“兵支书”专栏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兵支书”专栏 -- 正文

“兵支书”红耀江淮

发布日期:2021-12-24  点击量:

 安徽省在乡村治理中,努力盘活退役军人人才资源,

  让一大批“兵支书”带领乡亲在脱贫致富路上拔节生长——


  多年后,蔡先军依然清晰记得自己改变人生选择的那一天。那是1992年3月,他背起行囊,准备坐车去深圳打工,在路过村部门口的时候,时任金寨县全军乡党委书记洪志江拦住了他。洪志江说:“村里实在缺人,你还是留下来吧!”

  是南下打工挣钱,还是守着一穷二白的村子?25岁的蔡先军很犹豫。

  “你在部队当过排长、连长,还立过三等功,现在回到家乡了,你这个退役老兵敢不敢挑起新担子?”洪志江劝他。

  正是这句“敢不敢挑新担子”,让蔡先军选择留下来。

  四年后,作为村副书记的他,被村民推选为村书记,这一干就是25年。

  如今,在安徽,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回到家乡担任“兵支书”。他们的选择背后,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担当,是安徽省与时俱进的政策保障,更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个人理想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

  留守乡村,他们身后有“靠山”

  叶胜已经在村里当了3年村书记了。2011年,这个34岁的年轻人从部队退役后前往合肥打拼。“我找过很多种工作,后来和朋友一起创业开公司,给保险公司配送保单。”几年下来,他的收入每月稳定在1万多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18年,时值村“两委”换届,金寨县铁冲乡领导给他打电话,希望这个敢闯敢干的青年,能够回到家乡担任张店村村书记,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我开始有些犹豫,毕竟在城市生活习惯了,收入也很稳定。”叶胜坦言,之所以选择回村,一方面是因为“乡村振兴是未来中国的新战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安徽省保障“兵支书”的种种举措,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去年,安徽省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退役军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意见》,从5个方面明确了退役军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12项工作举措。为做好“兵支书”服务保障工作,作为革命老区的金寨县先试先行,印发了《金寨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文件明确,该县退役军人担任村干部比照大学生给予人才补助。

  金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乔介绍,对退役军人二期士官和一期士官任职“两委”值班干部的,在村干部待遇基础上,分别给予每月800元和500元的人才补助;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退役军人每月额外增加800元。据统计,全县58名“兵支书”享受此项政策福利。

  “算上各种补贴,我现在每个月打卡工资有5000多元。”在金寨县双河镇黄龙村书记肖俊看来,收入保障解决了生活问题,但技能培训、政策支持,才是他们走上乡村振兴战场的“底气和靠山”。“我担任村书记三年来,参加县里组织的省内省外培训总计十余场。”

  外出学习不仅让这个34岁的年轻人开阔了眼界,他还借此拓宽了村里种植苗木的销路。“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找我们买苗木的,村里年收入增加了40多万元。”

  振兴乡村,他们手里有“招法”

  蔡先军刚到熊家河村任职那会儿,村里欠了一屁股债。“到村口小店买豆腐,人家不卖给我们,说村里欠着钱总不还。”

  如何让村子富起来、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了他心中的头等大事。“村里有一千多亩山地,都是低矮的灌木丛,经济效益不高。”他想着,靠山吃山是山里人的本分,一定要让荒山变“金山”。

  为此,从1996年起,他带头种植杉树,6年时间先后带动上百户村民栽植杉树八万多亩。为尽快提升村民收入,他又引进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今年我家杉树一亩卖了5000多元,天麻到冬天也能卖三四万块钱。”拥有70亩山林的该村村民陈绍益乐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在上级机关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率先尝试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了安徽省第一宗土地入市19.55亩,为村集体收入增收58.8万元,群众分红6.3万元、村集体农户分红2.5万元,收入地块及贫困户分红13万元。

  在桐城市双港镇双铺村,退役军人、村党总支书记桂菁森也在生态资源上做足了文章。

  位于该村边上的白陂湖面积达300亩,但杂草丛生、淤泥沉积,早已荒废。如何让搁荒湖生“金”?桂菁森带领村“两委”引凤筑巢,吸引企业入驻开发白陂湖,大力发展养殖业,通过租赁的形式,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7万元,并且吸纳贫困户在该项目上务工,拓宽了他们的增收渠道。

  对于处在集镇区中心位置的双铺村来说,如何盘活闲置资源至关重要。桂菁森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的形式,共计投入90万元,将集体闲置资产双铺村老菜市场改造成约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并公开对外租赁,仅此一项每年就为集体增收约8万元。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去年该村集体收入达43万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解决人才紧缺难题,叶胜从苏州把老同学邓延森请了回来。“当时县里在搞能人回归工程,我就想着让他回来发展特种养殖业。”他说,邓延森回乡后不仅担任了村后备干部,还成立金寨县合盛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示范基地,现有黄缘闭壳龟2000余只,2019年带动该乡107户贫困户在基地集中养殖。“我家里养了一百多只,再过两个月就能卖了,一只能卖4000多元。”张店村脱贫户付海燕笑着说。据了解,近年来该村参与养龟的农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村集体入股40万元,年收益2万元。

  服务乡村,他们心里知“冷暖”

  民生“小事”,就是发展“大事”。 

  村里有了钱,群众的“冷暖”就成了“兵支书”最牵挂的事儿。

  “我们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了一部分,用于救助困难群众。” 金寨县双河镇黄龙村书记肖俊回忆说,去年该村有一村民意外死亡,这让其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一下子坠入谷底。“该户村民老人早已去世,他还有3个孩子在读书,妻子也在外地赶不回来。”他说,村民去世当天,肖俊先是找企业资助了一万元的安葬费,又在村里临时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决定再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1万元给予扶持,用于其子女就学。

  “脱贫攻坚期间,我们成立了救急难互助社,建立了救急难工作群,对本村因病、因灾陷入困境的群众给予应急、过渡性救助。”退役军人、舒城县桃溪镇金圩村书记金德柱觉得,在解决群众急难事项的同时,更应该在保障日常生活质量上下功夫。

  为此,该村对人居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金德柱介绍,他们花了9万元,对村庄周围重点污水塘口进行了清淤整理,还对陈年垃圾进行清理,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群众的生活用水。此外,该村还投资约15万元设立垃圾收集中转站,设立了环卫工作站和环卫理事会,各组设立了垃圾临时收集点,确保了村庄环境美化常绿常新。

  村子美了,脱贫之后的群众冷暖也要时刻挂在心上。“王书记始终没有忘记我们,时常到我家来拉家常。”桐城市金神镇杨塘村脱贫户蒋昌祠说,自己现在承包了400亩水稻田,资金、备耕、打药、技术等,只要有困难就找村书记王长生。“书记身上有退伍军人脚踏实地的优秀品格,做事做人从来不打折扣。”

  “帮助更多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主战场发挥作用,是一项使命光荣、前景广阔的事业。”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林海表示,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安徽将加快建立退役军人人力资源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引导激励广大退役军人鼓足劲、咬住牙、豁上干,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更大力量。



  安徽各地“兵支书”工作新亮点

  六安市:

  把退役军人纳入发展人才库,写好“选育、管理、使用、宣传”四篇文章,推荐优秀退役军人充实村社“两委”,鼓励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在公务员公开招考中专设岗位,面向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招聘。 

  铜陵市:

  积极探索“3+3+N”模式,着力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持续严把入口关、专业关、考核关“三道关口”强队伍;坚持突出党建引领、平台建设、荣誉激励等“三个突出”强机制;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平安建设、重点工作开展“N项服务”强作为。

  桐城市:

  建立城乡退役军人“能人”储备库,将退役军人中的技术能手、种养殖大户等退役军人党员纳入“能人”储备库,并作为村(居)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牵头建立了村(居)干部报酬逐年增长机制,村(居)“两委”主要领导平均报酬达4200元/月。

  金寨县:

  推进“兵支书”培优、“兵能人”扶持、“兵队伍”提升、“兵群体”兜底等“四项计划”,对退役军人二期士官和一期士官任职“两委”值班干部的,在村干部待遇基础上,分别给予每月800元和500元的人才补助;对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退役军人,每月额外增加800元。


  (文/娄程 王生)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