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战、召必回。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肖浪是金山区民防办的工作人员,更是一名退役军人。疫情发生以来,他舍小“家”顾大“家”,以“我先上”“跟我上”的实际行动带动一群人、发动一帮人、服务一片区,争当社区“小总理”,为社区居委疫情防控组织管理出谋划策。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坚守在抗疫一线,夜以继日、连续冲锋的社区“小总理”!

小区调整为防范区后,人员外出具有行动不统一、时间不固定、人员易聚集、秩序难维持、现场难控制等特点,与人民防空疏散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何组织好特殊时期人员外出,是当前居委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肖浪结合自身人防工作岗位经验,借鉴人防疏散模式,按照“化整为零”的思路,在疫情防控“防范区”人员出入管理中,探索实践“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后期跟踪”的方法路子,安全顺利地组织小区3批次人员外出,助力人员进出实现快速、有序、安全、平稳、顺畅,受到居委会和居民的认可。
前期准备,做到考量周全
在接到上级人员外出的指令后,居委会提前制作通行证,领取商超、卖场预约券,登记好楼栋单元,提前分发到户,做到一户一证。

同时,制作人员外出登记表,编写人员外出方案,确定1个指挥组,由居委干部任组长,现场指挥员1名,地段指挥员2名;在大门内设监督(引导)员3-4人,大门外设登记(监督)员3-4人,各楼栋通道设登记和秩序维护员2人,全小区派出“运动”宣传员1-2人,负责“喊楼”。
各组成员携带警戒带和喊话器、对讲机、登记本等,按照点位和任务分工,排兵布阵,提前到位,做好充足准备。
中期实施,做到忙而有序
各组成员到位后,先对主干道内居民进行清场,防止出现秩序混乱。同时,派出1-2人前往超市、商场查看情况,视人流与货物供给情况,与现场指挥员保持通信畅通,引导居民分流分向前往。

现场指挥员指令发出后,宣传员开始“喊楼”,提醒居民带好身份证、通行证。居民听到“喊楼后”依次下楼,在各楼栋前有序排队,各通道登记员负责登记好外出人员姓名、楼栋号、联系电话等,并在通行证上注明外出时间,同时发放商场超市预约券,有序放行。
大门监督员检查核对外出人员通行证、预约券和外出时间登记等,维护秩序,控制好人员间距。他们通过“化整为零”实现人员分散,减少居民在主干道排队压力,以免造成排队拥挤社交距离过小,也可防止人员插队引起争吵、电瓶车和行人冲撞等现象发生,确保行动紧凑有序、安全平顺。
后期跟踪,做到心中有数
按照外出时间规定,待人员外出返回后,按照1人1证的要求,由大门外登记监督员对进出人员身份进行核对,对持有本小区通行证的人员予以放行,并做好登记;其他志愿者引导居民有序进入小区,避免人员聚集。

外出时限届满,大门监督员同时关闭进出通道,由信息统计人员进行数据核对,检查进出人员是否一致,对不遵守规定逾期不归的,电话联系本人,了解情况后,做好后续跟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