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杨浦区各行各业的退役军人纷纷挺身而出成为“守护者”。疫情暴发以来,杨浦区共有600余名退役军人积极报名参加退役军人抗疫应急志愿者,其中的62名退役军人组成了杨浦区退役军人抗疫应急突击队,他们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信念、责任、担当,守护着万家灯火,带给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戎装虽脱军魂在,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支退役军人抗疫应急突击队中,有近一半是共产党员,在疫情面前,他们化身“蓝衣战士”,迅速奔赴街道,承担物资运输等任务,为保障居民的生活物资和一线防疫物资而不停的穿梭。
抗疫应急突击队迅速到达志愿服务点位后,立刻投入工作,在物资装卸、搬运中尽显退役军人的“战斗力”“凝聚力”。仅4月21日,50名退役军人抗疫突击队员装卸运送每箱40斤重的牛奶100吨,以退役军人“血性”与“干劲”,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物资配送。

张天翔,32岁,曾服役于空军部队。得知杨浦区正在招募退役军人志愿者后,张天翔没有犹豫,立马在微信上报名,参加志愿者抗疫应急工作。
这几天,他突然收到了单位将复工的消息,但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完成使命,怎么能离开?于是他向上级提出申请,希望等工作结束再回到自己的岗位。他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国家给了我这么多照顾,我应该尽我所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疫情结束,我一定第一时间回公司做好本职工作,不负期待。”恳切的话语得到单位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并允许他继续在志愿者的岗位上为民众服务。
一腔热血为人民,争分夺秒倾全力
不分白天、夜晚、凌晨,物资随时会到,任务随时会来,一个电话、一条微信,突击队员们就要立即出发,只为让群众第一时间收到物资。他们的休息时间也被压缩到很短,往往只能眯一会,就要继续投入物资保障工作中去。

由于物资到达时间准确性不高,有时队员到了物资却没到,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志愿者就在路边、台阶、花坛边找个地方坐下,没有任何怨言,物资运输车一到,就快速进入战斗状态,争分夺秒上前搬运。

当看到居民探出头来打量着刚运来的物资时,志愿者干活的动力更足了,他们说:“百姓那么期待,我们更要加快速度,让物资快点到市民手中。”他们倾尽全力,顾不得休息,也顾不上身上的淤青和早已湿透的衣衫,全力作战直到卸货搬运完成。


“抗洪”老兵不畏难,尽显“硬核”担当
邵恒重是一位参加过1998年抗洪抢险的退役老兵,疫情暴发,这位老兵又一次挺身而出,加入抗疫应急突击队。虽然患有痛风,需要经常喝水,但由于两年内没有复发,邵恒重还是投入到街道物资保障任务中。组织上为了保证队员安全,严格规定在参与保障工作时不能打开防护服。由于太久没有参与如此大强度的体力劳动,邵恒重痛风再次发作。邵恒重本想忍痛继续,但痛苦的样子却让队友们心疼。志愿队负责人得知情况后,立即要求邵恒重暂停工作,并及时送来了药品。仅仅休息一天后,邵恒重又向组长、队长提出赶赴一线的申请,“现在是抗疫的关键时刻,我不能退缩,我这毛病,休息一下就好,队友们还在前线奋战,我怎么能在后方当逃兵呢?”
经同意,邵恒重再次投入到突击队工作中去。

截至4月21日,杨浦区退役军人突击队共为长白街道发放大米等生活物资43.5吨,蔬菜2700箱,共计约60吨;为大桥街道发放大米927袋,杂粮包920袋,饼干220箱,蔬菜及生活物资29吨,共计约35吨;为控江街道发放常州特保物资5000箱,牛奶近5000箱,共计近140吨;为五角场街道发放云南保供物资9668箱,共计120余吨;为定海路街道发放大米等物资4380包,约22吨。在到岗后的头六天内,突击队总计装卸运输物资370余吨,切实保障了杨浦区居民的日常物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