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入部队,挖掘一线官兵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创作文学作品、采写新闻稿件、编排文艺节目,讴歌军人的伟大与军旅的豪迈。
她坚持为军人介绍伴侣,迄今已促成12对佳人。从相亲到结婚、从子女入园到入学、从家属就业到退役创业,为退役军人回归地方后真正实现自身价值,主动作为,热心付出。
她就是吉林省白城日报社记者李彤君。她曾当选“吉林好人”,是吉林省、白城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
笔走军营,展军旅风采
2012年12月的一天,李彤君应邀到驻吉某部弹药仓库进行采访。
弹药仓库在科尔沁草原腹地,远离人烟,最高的瞭望塔高达30米。
李彤君一大早就来到库区。她把背包往门卫室一放,就问老班长:几点接岗……
15分钟后,李彤君便和两位战士登上了高高的哨塔。当时,东北草原的温度是-33℃,不足2平方米的塔楼由铁板焊接而成,四面漏风,滴水成冰,哨兵一个小时一换哨,李彤君却在上面待了一天。
下岗哨的战士回连队,战友们好奇地问:“这位女记者在上面干吗?”战士们回答:就是和我拉拉家常,别的啥也没说。
李彤君原本就体质较弱,在哨塔冻了一天,回到宿舍就感冒了,后半夜体温升到38℃,同寝室的女干部马上把她送到了卫生队。
第二天,她硬是边输液边打字,写出了《科尔沁不寂寞》等3篇报告文学,其中《火药桶上写忠诚》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连载,这一矗立在无人草原保障单位的光荣事迹也因此得以广为传播。
无论是近-40℃的兵器试验场,还是38℃的边防哨所瞭望塔;无论是抗击疫情最前沿,还是抗洪救灾最前线,都有李彤君深入采访的身影。
爱洒军营,搭建军婚桥梁
一次采访之余,一位部队领导说:“我们这些年轻干部,远离家乡和亲人,部队任务又非常繁重,有些同志因此耽误了找对象。婚姻问题不解决,容易影响工作……”
这句话,李彤君记在心里。再下部队时,她细心地把单身官兵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四处打听有没有适龄女青年,为单身官兵当红娘。
已经26岁的驻白某部技术干部张雷因忙于工作,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伴侣。经多方打听,并与家长及本人多次沟通,李彤君终于为张雷觅得佳偶。不仅如此,当张雷和未婚妻王琦面临两地分居的情况时,热心的李彤君三番五次上门作王琦的思想工作。最终,王琦放弃了沈阳的工作,把家安在白城。如今,张雷和王琦的女儿已上小学五年级。除了父母,她最亲的人便是李彤君“李妈妈”。
李彤君不但为军人当红娘,更成为军人的“亲人”。有的年轻同志牵手成功后,双方父母都不在本地,从张罗婚事到筹办婚礼,李彤君都帮着一手操办。有的军嫂怀孕后,丈夫因工作繁忙无暇照顾,李彤君就像姐姐一样带着孕妇做围产检查,生产时又帮忙联系医院、全程陪伴,直到母婴平安出院,她也因此被军嫂们亲切地称为“大姑姐”。
心系拥军,助力退役老兵
李彤君担任文学期刊编辑、编审和记者工作的10多年时间里,共培养了20多名部队作者。
某部退役士官武庆富在工作应聘成功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李彤君:“我当初写作是爱好,在您的鼓励下,我才能靠长期写作的积累开拓现在的事业之路。感谢您一路指导和支持!”
刚退役时的武庆富很迷茫,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当他把苦恼讲给李彤君听时,后者劝他要踏踏实实从头做起,就当自己是职场萌新。当时武庆富应聘到一家生产消防器材的私企工作,需要做产品推广,李彤君给他要来了产品介绍资料,联系白城本地的厂家和商家,帮武庆富做推销。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武庆富从营销工作中发现了自身长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还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2017年5月,武庆富的老家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招聘首批社区工作者。武庆富经过一番考虑,决定报名应聘。参加考试后,武庆富从近60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济阳县济北街道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因在个人工作经历和特长一栏中填写了“写作”,被街道办直接留在了宣传科从事宣传工作。
一位部队干部在自主择业后,选择了生产和经营环保项目,可产品问世后,销售成了问题。李彤君第一时间先研究了产品的特性和价格,觉得这种低成本、环保利民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只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她马上利用自己的专长,根据产品特性制作了广告宣传方案,并帮他将产品推销到辽宁、河北等地,让域外承销商直接与生产商对接,扩大销路。这让本来以为销售不畅准备放弃的军转干部,重新燃起了创业的希望之火。
文/张 程 丁大千 赵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