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专访志愿军空军飞行员李世英:这个英雄中队以他命名

发布日期:2022-01-07  点击量:

在人民军队荣誉体系中,荣誉称号是一个集体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这其中,以人名来命名集体又更加少见,人民空军“李世英中队”就是这样的英雄集体。抗美援朝战争中,该中队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14架,己方无损失的光辉战绩。

时光荏苒,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芒愈加耀眼,穿透历史的云烟直抵人心。让我们走进无锡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听91岁的原志愿军空军第15师45团1大队2中队中队长李世英回忆“空中拼刺刀”。

李世英近照

幼年立志,束发之年从军报国

从小目睹侵华日军种种恶行的李世英,一直有个从军报国梦。1946年6月,刚满15岁的李世英终于如愿参军,进入刘伯承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6旅17团的通信连电话排成为一名电话兵。

“部队住下来我们要架电话线,部队出发后要收线,电话兵总要比部队行军多走好几十里路。”在大别山时,一天到晚行军打仗,李世英经常困得眼皮直打架,有一次拉着驮总机和电话线的骡子尾巴,走着走着睡着了,“我不知道前面要转弯,结果一下子滚到田里去了。”

在解放战争中,李世英历经羊山集战役、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数十次战役战斗。在一次同国民党军队宋瑞珂66师的战斗中,李世英冒着枪林弹雨接通了被炮火打断的电话线,顺利完成了通信任务。“为了接线,前面和后面的战友都倒下了,而我捡了一条命,没有牺牲。”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帝国主义悍然将战火燃至鸭绿江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领命出国作战。刚刚在南京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空军第4混成旅就此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战争伊始,敌我空军兵力悬殊:参战的美国空军兵力达14个联(大)队,共有各型作战飞机1000余架,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大多数飞行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志愿军空军2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和1个强击机团,共有各型作战飞机不足200架,飞行员在喷气式歼击机上只飞了20多个小时,几乎未参加过空战。

1950年,为快速培养一批能打仗、打胜仗的空军人才,包括李世英在内的一批解放军陆军优秀人才、战斗骨干被挑选到航校学习。

李世英与战友在大孤山合照(左一为李世英)

“我们先在重庆坐货轮到武汉汉口,在船上吃的是涪陵榨菜。”在缺衣少食、一穷二白的年代,一包榨菜就是上好的伙食。“我们从汉口坐火车去北京,最后到沈阳的空军预科总队进行文化学习。”

陆军上天,从实战中积累经验

文化知识首先要从头学。李世英参军前没上过学,仅有的一点文化还是在战斗间隙部队文化教员教的。1950年初,李世英被选调到预科总队进行速成文化补习,“从四则运算和ABC学起”,突击半年后大致达到初中文化水平。飞行课程也是从零开始。1950年底李世英转入空军第六航校,只学飞行原理、气象学、发动机原理等必修课程,加上教练机上飞过几十小时,半年时间就毕业分配到空15师,驾驶米格-15战斗机。

青年李世英

“速成只能教基本技术,飞单机简单特技、复杂特技,双机编队、四机编队,也就练到这儿。”李世英说,参战前他驾驶米格-15仅飞了不到30个小时;中队战友蒋道平在朝鲜战场上击落多架敌机后,还得回国补“复杂特技”这一课,当年我空军参战之仓促可见一斑。

但前方已然等不起。“联合国军”占据绝对的空中优势,中朝军队在地面一举一动皆受制于人。1951年,中国“雏鹰”们肩负重任毅然参战。

1952年3月20日,李世英首次参战,作为45团副团长林广山的僚机,掩护长机击落一架敌P-51“野马”式战斗机。“第二次出动时,我首先发现敌机,进行长僚机互换后开始攻击。当时我沉不住气,老远就开炮了,一共就200发炮弹,没几秒就打光了。”李世英忆及初战笑言,回来判读照相机同步拍摄的胶卷,发现距离敌机还有1000多米。

1953年2月一次空战中,驾驶长机的宋义春为掩护自己的僚机,被两架F-86敌机咬尾,情况危急。“宋义春同志非常沉着、勇敢、机智。”李世英抑制不住夸奖起自己的战友,“他架着米格-15,多次反复从12000多米的高空降至4000多米。”最后,宋义春突然爬升并很快减速,使敌双机冲到前面,他趁势又准又狠地向敌机开火,击落了敌长机,又击伤了敌僚机。

几次战斗后,李世英和战友们有了经验,空中作战本领愈加成熟,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更为灵活默契。“我们在作战中常讲,‘长僚机如夫妻,长僚机是好兄弟’,僚机要尽到掩护长机的责任,长机要照顾僚机,不能猛干。”

鹰击长空,“速成”飞行员对战空中“老油条”

“当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从清川江到鸭绿江的交通线,包括大桥、发电站等,不能让敌军的轰炸机来搞破坏。”李世英说,在这一区域,美军的F-86“佩刀”战斗机多次与我军米格-15发生遭遇战。

1953年3月9日,2中队掩护机群返航时,在清川江上空遭遇2架敌机,在对战中李世英击伤一架敌F-86。“此时又来了两架敌机,企图偷袭我长机组,被僚机组的宋义春、蒋道平发现,一举将敌长机击落、僚机击伤,顺利完成掩护返航任务。”李世英回忆道,我们这群“速成”飞行员,从参战到停战总共也没有升空几次,就这样,中队的蒋道平在 1953年4月12日龟城附近的空战中,还是击落了美国“王牌”飞行员约瑟夫·C·麦克康奈尔上尉,麦克康奈尔仓皇跳伞后,由一架救援直升机在海面上将其救回。

李世英中队飞行员(左起:李世英、宋义春、阎清水、蒋道平)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李世英和飞行员宋义春、蒋道平、阎清水4人有攻击有掩护,配合默契,冲不散打不乱,为45团1大队2中队取得了击落、击伤敌军F-86型飞机14架(其中击落10架、击伤4架)、自己人员无一伤亡的辉煌战绩,荣立集体一等功,并于1964年9月29日被空军授予“李世英中队”荣誉称号。

虽然战绩斐然,但是年轻的中国空军还是付出了代价。李世英沉痛地回忆,战友们有的跳伞后未及时打开降落伞,有的跳伞落入水库中救援不及时牺牲,还有的在空战中被击落失踪,45团30位战友约有三分之一血洒长空。1953年6月22日,李世英的航校同班同学、45团团长樊玉祥单机与4架敌机格斗,击落敌机1架后座机重伤,迫降时为躲开朝鲜群众和村庄坠地牺牲。

“打仗要勇敢,美国大兵没什么可怕的。”战争结束后,李世英常常教导后辈,军人保家卫国是天职,要有不怕死的精神。

李世英翻看老照片

离休后,李世英偶尔会回到原空15师驻地,看到人民空军发展迅速、装备精良,他倍感欣慰。“只是那些牺牲的同志,没能见到这一天。”看着一张张泛黄黑白照上的战友容颜,李世英双目晶莹,仿佛又回到了炮火纷飞的朝鲜上空。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