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致富路上,一名“坦克老兵”的澎湃动力

发布日期:2022-01-07  点击量:

 在贵州省安顺市北部的平坝区,有一个小村庄叫平元村。

  村子坐落在古人类化石遗址飞虎山脚下,四面环山,干旱少雨,村里的农民世世代代只能靠种植玉米为生,村庄一度被贴上“地平、村弱、人穷”的标签。

  1981年,肖正强就出生在这儿。

  “山里太穷了,我得出去……”走出大山,成为村里像肖正强一般大小的孩子的梦想。

  为走出大山,他选择到部队当兵

  1997年12月,18岁的肖正强走出大山,成为成都军区一名坦克兵。

  穷人的孩子当自强。在部队,肖正强吃得了苦、受得了累,踏实肯干、好学上进。在军营这座大熔炉里淬炼8年,他事事抢在前面,处处冲在前列。入伍第五年,光荣加入共产党。

  服役8年期间,肖正强多次返乡探亲,家乡的贫穷每次都会刺痛他:孩子们光着脚丫上学,乡亲们穿着带补丁的衣裳劳作,路还是泥巴路,房依旧是土坯房……

  肖正强看在眼里,痛在心底。

  那时,他便下定决心:回家去,带着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2005年12月,二级士官肖正强主动要求从部队退伍,回到村里。

  回到大山,虽然有满怀愿望,他却面临着现实的难题:没有技术、没有文凭,不懂市场,不要说带领村民致富,想在村里找一份糊口的工作都难。残酷的现实面前,肖正强陷入迷茫。

  “军人不能被这点挫折打垮!”军旅生涯磨练了肖正强钢铁般的意志,他没有退缩,决定先去外面寻找生计,来到贵阳经营建材生意。

  每天起早贪黑,到处借钱还贷。10年打拼,肖正强吃尽了苦头,但不管多难,他都尽力去解决。

  后来,肖正强的建材生意慢慢走上正轨,一年有几十万元收入, 家里步入小康。

  放弃做老板,他回到村里当了“兵支书”

  “一个人富不算真的富,家乡太穷了,我得回去……”

  2016年初,正当建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肖正强突然告诉家人,他要把建材门店卖掉,回到村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辛苦拼搏10年经营起来的生意为何突然放弃,回老家当村官图个什么呢?肖正强的家人不能理解。

  然而,对于肖正强而言,这“逆行”是他早晚都要做的事情。18年前,他走出大山是为了个人摆脱贫困,如今,选择再次回到大山,他要带领更多乡亲摆脱贫困。

  “我想干的事,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肖正强说,“‘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是我到部队时学会的第一首歌,我会牢牢记住这句话,无论何时何地都把群众当作我最亲的人。”

  肖正强的坚持,终于得到家人的理解。2016年10月,他被选举为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支部书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经过调查,肖正强发现村里的情况比想象中更为严峻:一方面,干群关系紧张,很多村民对干部有意见,认为他们懒政、怠政,不做实事;另一方面,村民观念陈旧,村里赌博、乱办酒席之风盛行,村容村貌一团糟。

  当时平元村共有992户328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0户403人,贫困发生率8.9%,在白云镇经济排名靠后。

  “以前叫村里的贫困户开个会,大家都不愿去,后来我们干脆把会开到群众家门口。”回忆起2016年刚到村里任村支书时的状况,肖正强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干部们凝聚力涣散,贫困户内生动力弱,这怎么能行?

  打铁先要自身硬。在镇党委的支持下,肖正强烧的“第一把火”就是调整干部、配强班子,他在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知识青年中物色人选,调整后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岁。

  同时,他给新任村干部定下规矩,按时上下班,有事要请假,建立健全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和“两委”成员学习制度,村内各项事务实行民主决策。

  人生有一条路不能放弃,那就是扶贫之路

  “配齐了班子,村委党组织战斗力增强了还不够,关键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当时,村“两委”一致的意见是,把全村有限的土地化零为整,调整产业结构,规模化发展蔬菜产业。

  “肖书记呀,你说要流转土地给村集体,咱农民自家没有了土地,以后生活该怎么办呀?种蔬菜能当饭吃?”过怕了穷日子的村民,一听肖正强要流转大家的土地集中种植蔬菜,多数人都表示反对。

  面对村民的质疑与反对,肖正强没有气馁。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晚上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算经济账,打消群众心里顾虑,白天亲自带领干部群众到田间地头丈量土地。

  解决了土地问题,产业发展资金成了第二个“拦路虎”。肖正强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发展村集体经济,以现金入股等方式成立村级合作社。

  村民们一听要现金入股,顿时炸了锅。“蔬菜卖不出去怎么办?钱亏了怎么办?咱老百姓的钱可都是血汗钱呀?”

  “我以党性向大家担保,如果亏了,我拿个人的钱,退还大家本金。”肖正强在村民大会上郑重承诺,并用自己做建材生意的存款垫付了前期产业发展资金。

  “兵支书”都这样说了,村民们放下心来。3天时间,全村集资十多万元,一百多亩蔬菜种植基地很快搞起来了。

  在肖正强带领下,平元村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平元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品蔬菜种植面积从100亩扩大到600多亩,平元村100户贫困户403人已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6000元达到如今的11800元。平元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

  肖正强用卧薪尝胆的工作,践行着他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说的那句话:“人生有一条路决不能放弃,那就是扶贫之路!


  (文/伍水清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