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长津湖战役亲历者孙汉英:钢少气多 战无不胜

发布日期:2021-12-14  点击量:

今年10月2日,92岁的孙汉英胆囊手术刚拆完线,

就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电影院观看了正在热映的《长津湖》。

影片中一幕幕令人揪心而动容的场景,仿佛让他回到了71年前的峥嵘岁月。

1950年11月到1952年6月,从21岁到23岁,孙汉英经历的抗美援朝战争,

是他这辈子难以割舍的记忆,

其中的长津湖战役更是永远铭刻在心底的烙印。


心有所向 无所畏惧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孙汉英所在部队从南方撤回山东微山湖。10月底,部队紧急进行战前动员,号召战士们去东北,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匆忙中,每个战士领到了一身棉衣,坐上“闷罐火车”到了抚顺东梅河口,从临江进入朝鲜。

  “美军想早点回国过他们的圣诞节,但是既然中国军队来了,就不会让他们得逞。”

  孙汉英说,美军把能用的新式武器基本都用到了朝鲜战场上。白天,成群的美机在空中盘旋,轮番地毯式轰炸,其数量甚至比《长津湖》中展示的还要多。即使美军飞机飞得再低,志愿军也不敢贸然开枪反击,怕暴露目标。敌方猜到了我方的心思,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有时看到飞机快要贴着地面飞行,志愿军也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地潜伏着,即使被打伤,也强忍疼痛不能动。

  夜间战斗和白天一样激烈,枪打得冒火,子弹发亮,从身边闪过。枪林弹雨中,如果没被打中,战士们就继续奋力向前追击。心有所向,无所畏惧,顶过敌人的猛烈攻击,就能看到黎明的曙光。

长津湖——令人心痛的艰苦战役

  战火纷飞的长津湖战役,在孙汉英的记忆中,是一场又累又饿又冷的艰苦战役。食不果腹的志愿军在零下38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穿着薄棉衣,行军追击累到虚脱。有些战士一头倒下,再也没能爬起来跟上队伍。

  “我们每个人扛三四十斤重的行李,我还扛着21斤重的机枪。衣服里头出汗了,外头却结冰了。一路行军,减员两三成。每一天,战友都在减少,令人心痛。”孙汉英皱起眉头,声音哽咽。

  在残酷的追击战中,战士们的脚出汗后和鞋冻到一起,走两步就容易滑倒,走到半山腰又滑回起点。作为副班长的孙汉英,当时排在队伍最后面,“两只脚很快就冻麻了,已经感觉不到冷,手里提着的鞋早就结成冰块,没法穿了。指导员发现后,给我一双应急的单鞋。”孙汉英冻坏了左脚后跟和10个脚趾,还有两个战士被冻得截肢。孙汉英回国后左脚后跟因冻坏被切除。休养3个月后,他留下遗书,做好牺牲准备,义无反顾地重返朝鲜战场。

  电影《长津湖》上映后,有年轻观众回家后专门尝试吃冻土豆,体验志愿军们当年在战场上吃冻土豆的痛苦。据孙汉英回忆,当时美军飞机轰炸我军的运输车辆、桥梁、公路,导致我军后勤补给无法供应到前线,出国时每个战士领到的几斤炒面和干粮很快就吃完了。冬天的朝鲜天寒地冻,志愿军经常一连几天找不到吃的喝的,只能抓雪往嘴里填,润润嗓子。《长津湖》电影里的馒头和炒面,孙汉英后来都没有见到过,至于土豆,如果能找到,战士们要兴奋好一阵子。

这盛世 如您所愿

  10月2日,在家人陪同下,孙汉英来到电影院,观看电影《长津湖》。

  看到影片中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后,即将回国的宋时轮将军,向长津湖方向脱帽致敬;看到连长抱着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看到敌人到了跟前,潜伏的战士却不开枪,原来是一个连队的战士全都被冻成了“冰雕”……孙汉英泪流满面,一旁的老伴贴心地递给他一张纸巾。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很难受。雪下得那么厚,我们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很多战士冻死、饿死,战斗力损失很大。我们全营出国时有六七百人,最后集合清点人数不到300人。有些战士牺牲了、失踪了,再也找不到了,再也回不了家。我们原先140个人的连队,只剩下二三十个人。”说到这里,铁骨铮铮的孙汉英禁不住流泪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苦的时候,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才不怕苦、不怕死。我们在战场上,脑子里什么都不想,红着眼往前冲锋。在装备这么差的情况下敢于硬打,任何一个国家也战胜不了我们中国军队!”

  孙汉英从军以来,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负伤。解放上海战役期间,他所在的三野八兵团26军77师231团6连1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个人荣立二等功,国内战争期间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上甘岭战役、长津湖战役、金化北阻击战、五圣山阻击战等,其间荣立三等功。

  孙汉英珍藏的军装上,挂着一排排耀眼的勋章,那是92岁高龄的他最珍贵的宝贝。“看到我们的国家现在越来越好,我很高兴。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能见证今天这盛世景象,我此生无憾。”孙汉英目视前方,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文/张译心 宋培廷 宋新华)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