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退役军人主动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北京市石景山区持续深化“首都老兵”志愿服务品牌效应,不断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成立了一批服务好、名头响的志愿服务队,扮靓北京西大门。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92支“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在创建文明城区、冬奥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从未缺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首都老兵”听党指挥、奋勇前进、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用大爱诠释了“勇于担当、团结奋斗,崇尚荣誉、共筑首善”的“首都老兵”志愿服务精神。
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在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有一个石景山区委组织部命名的“石景山区基层党组织书记陈涛工作室”。陈涛是石景山区一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部队的眷恋,红色基因的血脉一直在他身上流淌和传承。工作室聚焦新时代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结合园区重点工作,吸收园区企业的党员参加支部生活,并围绕“两新”组织的难点、痛点、热点问题,主攻“疑难杂症”。
“双奥之区”首都老兵展风采。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今年初在北京举行,石景山区作为北京冬奥组委驻地和滑雪大跳台竞赛场馆及训练场馆所在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之区”。围绕冬奥主题,“老班长”“文明先锋”“红纽扣军嫂”等多支“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冬奥服务保障志愿工作,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保障300余场,参与志愿服务6320余人次,让“首都老兵”志愿服务旗帜高高飘扬在“双奥之区”上空,成为冬奥盛会的靓丽风景。
“老”兵不老,同心战“疫”。自疫情发生以来,“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战疫“号角”,就地转为防疫志愿者,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卡口值守、配送物资、消杀公共区域……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化为“大白”和“小蓝”,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责任担当,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以石景山区退役军人为主创团队创建的惠军生活平台,通过互联网+优待优惠+消费康养+慈善公益,着力构建融合衣食住行、文旅体育、创业就业、扶贫救困、应急保障和康养医养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退役军人全维度优待优惠公益平台,彻底打通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退役军人驿站”已进入商场、楼宇、社会组织、个人企业等。线上进入惠军生活平台的退(现)役军人、随军家属已达100多万人,拥军企业5万余家,拥军法治融屏已布设到街道级退役军人服务站。
退而不休献余热,革命薪火代代传。目前,石景山区共有9支以军队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老兵志愿宣讲团,他们着眼发挥优势,坚持一队一品,在创新理论宣讲、红色基因传承、关心青少年成长等方面,抱有极大热情和奉献精神。在清明网上追忆英烈平台、八宝山革命公墓“9·30”烈士公祭现场,都有他们讲述红色故事和石景山区解放历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