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军韵文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始终牢记退役军人身份,主动“出列”,积极投入抗疫志愿服务工作。此外,他们还利用自身特长,通过歌曲、舞蹈、朗诵致敬和鼓舞奋战在防控一线的战士们,充分发挥文艺作品鼓舞人心的积极力量。
“艺”暖人心
乐器组成员李亮吉他弹唱《心会跟爱一起走》
连日的志愿者工作并没有消磨他对音乐的热爱,每天再忙再累也会拿出乐器弹唱一首。他希望通过这首歌让封闭在家的居民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保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希望将歌声献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在辛苦的“战疫”中得到片刻放松。
朗诵组成员金嘉嘉朗诵《他们,我们》
饱含深情的言语是在向奋战一线的防疫工作者致敬,疾病不能压垮挺直的脊梁,病毒不能暗淡大国的荣光,防护服是这片“战场”最有效的装备,众志成城是打赢这场“战疫”最重要的法宝。
舞蹈组成员高静雯舞蹈《繁花》
她不分昼夜坚守在抗疫一线岗位,虽然防疫工作忙碌而辛苦,但她始终坚信总有花开“疫”散的一天,她想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呼吁居民们在枯燥的隔离生活中,选择良性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坚定必胜信心。
演唱组成员许伦森歌唱《祖国不会忘记》(改编版)
他希望将这首改编后的《祖国不会忘记》送给所有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抗击疫情的大军里默默奉献,在征服疫情的征程上永远奔腾,正是一线工作人员最美的写照。
演唱组成员李华吉他弹唱《这世界那么多人》
这世界那么多人,多幸运能在疫情期间遇到你们。李华希望这首歌曲能被坚守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听到,在繁重的压力下得到片刻放松,一切困难终将过去,世间美好总会来临。
“战疫”一线

朗诵组成员 张磊
疫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张磊便投身战斗前沿,始终坚守岗位一线,全心全意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拓林镇疫情应急处理小组成员,他全天候待命,随时保持“战疫”状态。无论什么时间接到封控命令,他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协调处置,与病毒赛跑,高效有序地完成了每一次任务,筑牢了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乐器组成员 陆雪章
陆雪章是一名退休五年多的老党员。疫情来袭之后,他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顾不上腰部和腿部曾动过大手术,身上仍有多处钢板,不能长时间行走和站立的情况,第一时间就报名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并带动女儿、女婿一起加入,成为了抗疫“战友”。只要居民有需要,他们就随叫随到。

舞蹈组成员 陆金莲
自担任社区志愿者以来,只要小区进行核酸采样,她总是冲锋在一线,维持队伍秩序,帮老人推轮椅,及时为居民提供所需帮助。有时,早上5点开始核酸检测,她4点半就已经到岗,要忙到过了饭点才想起吃饭。平时,她有空就会去“兼职”,在门口站岗执勤、协助发放抗原检测包,为居民送菜,尽可能分担居委工作人员的压力。

舞蹈组成员 李建国(左一)
李建国是一名曾在战场上荣获一等功的退役军人。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他努力克服身体不适,吃着止痛片,也要坚持参加小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多次参与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担任小区门口“收发员”,累计分拣分发菜果包800余份,分发抗原测试剂及药包1200余个,上门配送物资2000余份。

乐器组成员 李亮(右一)
自上海疫情暴发以来,李亮主动向居委“请战”,投入到抗疫志愿者队伍中。在抗原发放,秩序维护,物资装卸中总会出现他的身影。4月12日,在奉浦四居担任志愿者的他,与其他十三名志愿者一同顶着33度的高温,连续6小时完成了将近40吨的蔬菜卸车工作。为了节约时间,他顾不上吃饭,又继续作战,仅用3个小时,就将1880份的大礼包发放至居民手中。

舞蹈组成员 高静雯
作为“新手”妈妈,她连续“战疫”18天,没有回过家。她的丈夫也同样在抗疫前线连续奋战未归。家中宝宝14个月大,只能由老人帮忙照顾。期间,虽然错过了宝宝独立行走的重要时刻,但她丝毫没有怨言。她累计逐楼挨户统计人数1000多人,帮助居民核酸扫码完成2000多人,分拣发菜包果包1500多份,分发抗原试剂包1500多份。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战场”。军韵文艺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退伍不褪色”的诺言,诠释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始终做到“战疫”面前一声“到”。疫情之下,全体队员将继续发扬文艺特长和军人本色,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给“阴霾笼罩”下的上海增添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