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这个“家”,“兵”至如归

发布日期:2022-03-17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220314211615

就业创业扶持,医疗陪伴服务,开展志愿活动……为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今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从制度完善到政策执行上将持续发力,以增强退役军人和军人家属等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就业创业扶持

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兵源大市,我市目前共有28万余名退役军人,且每年大概增加3000人。帮扶退役士兵高效实现就业创业,既可以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注入活力,又可以点燃应征青年的参军热情。

今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主动对接市人社局和用人单位,通过举办多场招聘会,拓宽退役军人的就业帮扶渠道。同时,我市将重点打造1至2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以帮助退役军人创业。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我市经济开发区的“军创园”。作为河北省首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军创园”成立6年来,已经接纳108家企业,带动7000多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军创园”副主任胡彦介绍,该园区由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高英运营管理,主要向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提供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它通过发挥“聚集”效应,提升园区吸引力和创业成功率。

“两年内免交租金、水电费,符合创业条件的转业退役军人可‘零成本’入驻。”胡彦说,“军创园”实行“两送、三服务、四稳定”,即为创业者送项目、送技术,提供贷款担保和证件办理、帮助解决经营难题等服务,从而实现“稳定家庭、稳定邯郸、稳定社会、稳定国防”的目的。

为帮助入驻企业运营发展,提高创业成功率,“军创园”配备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团队,开展创业项目评估、企业管理、金融知识培训等服务。成立至今,园区已为2万余名退伍军人提供了技能培训服务。

“另外,‘军创园’还在永年区的产业基地建起高标准农业园区及高端标准件生产企业,通过与众多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吸纳和带动更多的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创业。”胡彦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既是“军创园”的建设者也是这个平台的受益者。回想当年,他主动放弃政府安置的工作,带领一批退役军人到“军创园”建立公司,实现创业梦。如今,“我们在这片奋斗的土地上逐梦,感觉干劲儿十足!”

“我们始终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樊四明说,今年,该局将健全完善阳光安置机制、抓好“军创园”“就业创业园地”建设、谋划成立邯郸市退役军人学院、举办首届全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成果展陈交流活动等,以帮扶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解决后顾之忧

军人入伍之后,他们的家庭就缺少了“顶梁柱”和“主心骨”。“老人生病怎么办?”“家人住院没人照顾怎么办?”……针对军人的“急难愁盼”,今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重点做好“医疗陪伴式拥军”服务,让军人安心服役,建功军营。

“我们帮您挂号、问诊、检查、取药,您什么也不用担心。”3月初,63岁的军属宋章印独自来到市中心医院东区,他举手一亮“小红本”,医护人员便走上前来,全程陪伴着他完成就诊。

宋章印的儿子名叫宋艳勇,2007年入伍,在部队曾荣立二等功。“儿子不在身边,独居、身体欠佳的我如何去医院看病?这成了我的‘心病’。”宋章印说,前不久,市双拥办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向宋章印这样的军人家属发放了“小红本”——《现役军人家属医疗服务证》,工作人员告诉他,拿着这个“小红本”到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等主要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可以享受预约、急诊、门诊、检查、住院和生活帮助等全过程的陪伴服务。

近日,宋章印特意拿着“小红本”来到市中心医院东区一试究竟。“医护人员如亲人般的照顾和陪伴,令我倍感光荣!”他说,“这个‘小红本’真是顶大事儿了,如今,儿子在部队可以安心服役,当个好兵,争取再立新功。”

现役军人家属就医问题,关系着军人的切身利益和家庭福祉。目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县两级双拥办已经与38家医疗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发放医疗服务证(卡)21300余张,惠及30000余军属。今年,市双拥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深入推进“医疗陪伴式拥军”服务,让这项拥军政策惠及更多优抚对象。

退役不褪色

邯郸是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城市,在28万余名退役军人中,党员达15万人,可以说,这是一支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为加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今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说起我们社区的退役军人啊,他们可真棒!”3月9日,在复兴区百家街道六二社区北岗院,居民赵女士说,他们不仅为社区值守,还帮助居民疏通下水道、免费修理电器,给大家伙的生活带来便利。

居民所说的退役军人,就是六二社区“戎耀帮办团”的成员们。2020年7月,复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辖区成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戎耀帮办团”,让“老兵”们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退役不褪色,继续“发光发热”。

如今,十余名退役军人加入六二社区的“戎耀帮办团”,他们在社区干部领导下,参与小区文明建设、卫生消杀、保安执勤等工作。“小到家里水管不通、门窗破损,大到廉租房申请、维权讨薪,只要居民找上门来求助,这些‘老兵’志愿者就会尽力帮办。如今,他们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六二社区书记、“戎耀帮办团”负责人杨红说。

服务退役军人是一篇大文章,“温馨”的基层环境将让这篇文章更出彩、更高质。目前,我市共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5800余支,有各级退役军人志愿者4万余人,其中注册志愿者1万余人。

樊四明说,今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推进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制度化长效化发展,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记录和评价积分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基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特色做法和典型案例,持续加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力量,引导广大退役军人规范有序参与志愿服务。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