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军装在部队,扎根基层17年,带出了一个个响当当的连队;换上警服到地方,立足社区18年,一心为民,写下70本200多万字的《民情日记》,赢来万千群众口口称赞。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安局七星分局三里店派出所社区民警于伍生。
“广西公安榜样·爱民模范”“全区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区政法系统100名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区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初见于伍生,完全无法与照片中那个挂满勋章的人民警察联想到一起。
个子不高,身材倒也精干,走起路来脚底生风;板寸发型,两鬓花白,泛红的脸庞,总是面带微笑。这样一位社区民警,扎根基层一干就是18个年头,他怀揣为民初心,诠释着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用真诚和汗水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衷心爱戴。
“你与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多亲”
在公安队伍中,社区民警的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却都事关群众利益。自2003年2月从部队转业以来,于伍生一直在三里店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初到社区,于伍生为了拉近与群众的关系,专门印制了一大沓名片,遇到群众就派发名片。这张小小的卡片,让于伍生和广大居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为了迅速出警、及时调解邻里纠纷,他直接在社区里租下一间房子,把家安到社区。多年来,他先后走访社区居民3万多户次。于伍生有个常年在手的小本子,这本工作日记密密麻麻记满了社区的各种情况、每天办理的事情和当事人的情况和电话。从警18年来,这样的本子于伍生已经用掉了70本。
“你与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多亲。”翻开于伍生的日记,里面记录着他与三里店派出所辖区群众的点滴。
77岁的黄大爷是石油六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患有老年痴呆症,2021年有6次离家走失,每一次都是于伍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调取监控、发朋友圈、沿街找寻……2021年4月28日,于伍生接到黄大爷老伴的电话:黄大爷又不见了!于伍生找了3天,终于在距社区3公里外城郊的大桥下找到了他。
原来,黄大爷有块心病,想要落叶归根,回到陆川老家,整天就想往外跑。于伍生决定帮助老人完成心愿,8月26日,于伍生和社区干部一起驱车6个多小时,送黄大爷回到他心心念念的家乡,推开祖屋大门的一瞬间,黄大爷长长舒了一口气,眼中一片清明。
对于社区居民而言,于伍生就是自家“亲戚”,有任何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打电话给老于!”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让老于的干劲更足了。
“群众不满意,就是我的失职”
18年的片警生涯,让于伍生自创出“三勤(腿勤、嘴勤、脑勤)三熟(情况熟、地域熟、人员熟)一甜(笑容甜)”工作法,更好地服务社区工作。
2020年11月16日晚,三里店派出所接到热心居民报警,称一名约3岁男孩在辖区某超市门口逗留许久,疑似与家人走失。民警立即赶到现场。然而,因孩子太小怯生,见到民警就哇哇直哭,出警民警经走访周边群众,也未找到孩子家人线索,只好先把孩子带回所里,等待孩子家人前来找寻。
谁知,民警刚回到派出所,就遇上从社区回来的于伍生。“这不是万达金街面馆老板的孩子吗?”于伍生一眼就认出这个孩子,并立即将其送到面馆。孩子的父母激动地拉着于伍生的手连声道谢。
社区车老太太唯一的儿子不幸坠山身亡,于伍生闻讯主动前往帮助料理后事、安排生活……像亲生儿子一样关心老太太。
“我是社区民警,社区群众不满意,就是我的失职。”于伍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邻里纠纷变少了,辖区治安变好了,于伍生所服务的毛塘社区还获得了“全国和谐示范社区”的荣誉称号。
如今,“于伍生工作法”已经在整个七星区公安分局推广,七星区治安警情连年下降,2021年三季度群众安全感达99.35%,创历史新高。
“只要身体还好,我就要干下去”
于伍生有一本棕色封皮的本子,已经有多处磨损,仍被用心地用透明胶粘贴好,格外珍视。这本日记上密密麻麻写着800多个捐款人的姓名、电话和捐款额。“这是我坚持下来的原因,也是我战胜病魔的动力。”于伍生说,他在本子的扉页上写着:“只要勇于面对挑战,我就是生命的强者。”当年,正是这些居民和同事朋友的牵挂,帮他渡过了难关。
2005年5月12日,于伍生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消息在社区传开后,热心居民便贴出一张捐款倡议书,大家纷纷响应。
早已搬出社区的车老太太,专程到三里店派出所捐了1000元。靠捡废旧物品过日子的83岁老人李秋梅,也坚持要捐款。她说,在社区住了几十年,这位处处为百姓着想的警察比亲人还亲。
据不完全统计,于伍生患病后,三里店派出所接到社会各界800多名群众捐款7万余元;上千市民前往于伍生家中看望他。在大家的关心和自己的努力下,于伍生的身体渐渐好转。
患病后,于伍生先后3次化疗和放疗,但疾病并没有阻止他服务居民的脚步。除了住院外,他几乎天天都“泡”在社区。
“只要身体还好,我就要干下去!”如今,年过半百的于伍生又带上了工作“标配”:一个手提袋、一本笔记本、一沓名片、一台执法仪、一支笔,走进一街一区、一家一户。
文/刘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