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打造志愿服务“一张网”

发布日期:2021-12-03  点击量:

  打造志愿服务“一张网”

  

  2020年7月1日,中共“四大”纪念馆,参会人员济济一堂。

  上海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在此宣布成立,并举行了上海市退役军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发布仪式。

  从2019年开始,上海市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经过探索,形成了“1+16+10+X”模式,构建了“两层级多领域”,打造了志愿服务“一张网”。

  1支志愿服务总队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并进行了百名退役军人志愿者招募行动,首批40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上台亮身份、晒承诺、共宣誓。

  这个志愿者招募行动受到热烈欢迎。半年内,已有上千人报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广泛动员,号召全市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

  很快,全市拉起了17支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总计927人,全市近3万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7月1日,伴随着上海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成立,该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总队队长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分管局领导担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负责人兼任总队秘书长,并聘请热心公益、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退役军人担任总队副总队长、执行秘书长。

  上海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有了总平台,即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上海志愿者网”,实现志愿服务招募注册、项目发布、服务记录、服务评价、褒奖激励等各项工作。

  16区成立志愿服务大队

  上海设有16个区,分别对应成立16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队,由各区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大队队长。市、区、街镇、居村四级,构建形成上海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体系。

  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一区一队伍、一街镇一品牌”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志愿服务项目。以奉贤区为例,该区打造了1支区级队伍,13支街镇级队伍,X个委办局、企业、村居级队伍。

  奉贤区志愿服务大队共有553名注册志愿者,都统一穿着绿马甲,胸前闪耀“八一军徽”,背后印着大队特有的标识——“七彩志愿心”。

  这支大队有数支特色服务队:

  “贤之兵”应急救援队,负责暴雨险情、突发事件等急难险重任务;

  “戎归贤城”就业创业指导队,由付军、刘森等8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就业创业专家指导团,为全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咨询、实训辅导;

  “红星育苗”队,由军休老干部组成,和学校开展结对教育活动,为青少年讲好老兵故事;

  “春江健康小屋”医疗服务队,在“最美退役军人”顾春江的带领下,为老百姓开展义诊活动;

  “拾光”摄影青年队,在“最美退役军人”郑瑜的带领下,为7000余名农村老人免费拍照留影。

  开展10大领域志愿服务工作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根据退役军人的特点和特长,探索理论宣讲、国防教育、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医疗卫生、矛盾调处、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十大领域志愿服务工作。

  如国防大学的军休干部组成“四史”宣讲志愿服务队,弘扬“四史”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城投集团明确以“应急抢险为主要任务、安全督查为重要抓手”的功能定位,组建退役军人应急保障突击队——“环境之盾”突击队和“消防之盾”突击队;新闵律师事务所牵头联合多所律所,组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伍。

  此外,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牵头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队伍,选拔政治过硬、品行端正、在退役军人中有一定感召力的退役军人,组成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队伍,目前全市队伍规模约1500人。他们充分发挥与服务对象经历相似、感情相近的优势,开展政策宣传、思想疏导、情感关爱、生活帮扶等工作。

  激励嘉许让志愿服务“星光闪耀”

  志愿服务100小时,成为“一星志愿者”,志愿服务1500小时,成为“五星志愿者”。中间还有二星、三星、四星,分别对应志愿服务累计时长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这是上海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星级认证等级制度。

  2021年,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探索制定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包括星级认证、评选表彰、宣传激励、信用激励、资助帮扶、保险保障、礼遇优待等七个方面。

  比如在评选表彰方面,计划每年12·5国际志愿者日前后,对表现突出的退役军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纳入“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积极推荐先进个人和组织、项目参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等。

  比如在保险保障方面,对从事有安全风险的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者办理必要的人身保险。同时,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相关渠道,对在“上海志愿者网”实名注册的退役军人志愿者,可获得由保险公司免费提供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因从事志愿服务而遭受意外伤害的,可获得相应赔偿。


  (张懿 赵万红)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