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窗口有缘。小时候喜欢趴在自家窗户上,盼着妈妈早点回来。12岁那年因获全国少儿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被特招入伍,来到八一队,那时,每逢节假日总会在睡梦中醒来,眼巴巴地瞅着窗外,盼着天快点儿亮,好到京城的大街小巷去逛一逛。到厦门警备区后,每次下海岛蹲点,也常常透过哨所的窗口,在惊涛骇浪中感悟军人的神圣。1998年,胸戴3枚军功章、肩扛中校军衔的我,告别了20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公安战线,没想到又与窗口结伴。
只是这个窗口可不一般,虽不如记忆中的窗口那般浪漫,却多了一份神圣,因为这是厦门市公安交警的执法窗口。
每天目睹窗口内外所发生的事情,我在思考:交通违法毕竟不同于其他违法,驾驶员并非故意,能到窗口接受处罚,本身就说明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作为执法者,应该多点人情味儿,把窗口变成执法者与被处罚者平等交流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教育驾驶员树立文明驾驶的习惯。
首先服务态度需要诚心和耐心,各种牢骚怪话都得听,不能发火,还要心平气和、不厌其烦做好解释工作,把道理说得明白,说得在理。一位严先生接过满12分的罚单后,气得脸红脖子粗,认为罚重了,对着工作人员大喊大叫,还叫来妻子在窗口又哭又闹。面对尴尬场面,我没有皱一下眉头,没有说一句气话,而是先给他们端上茶水,然后一五一十地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夫妻俩口服心服地接受了处罚。
一位陈先生在车辆年检时发现有违法记录,前来窗口处理,嘴里一直唠叨着说自己开车一向守规矩,不可能违章,一定是交警跟他“过不去”,并要求查看监控。当我们把违法记录图片展示给他时,只见他在众人面前伸了一下舌头,自言自语道:“‘电子眼’太厉害了!”
类似的事例对于窗口来说可谓家常便饭,我努力用春风化雨的温度、公平公正的态度化解一次次的怨气,被同事们戏称为“灭火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所负责的窗口被厦门市文明委评为“一流服务窗口”。从警23年来,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6次荣立三等功,做到了“退伍不褪色”,干一行爱一行。
小小窗口承载着儿时的期盼、军旅的庄严和千家万户的平安。通过窗口这个平台,我愿把文明行车的意识传递给每个手握方向盘的兄弟姐妹,让百姓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