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庆安县 抗战支前模范左晋生永葆革命本色

发布日期:2022-04-23  点击量:

左晋生,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人,现已99岁高龄,1950年他作为黑龙江省支援抗联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出席全国革命根据地代表会议,荣获英模代表纪念章;2015年左晋生作为支前模范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受中央军委邀请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习近平总书记为与会代表颁发了勋章和纪念章。

“我活到90多岁,我不怕死,但是怕遗忘,怕忘了战火粹成的抗战精神,那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永不能丢,不能忘。”这是抗战支前模范左晋生在受特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时说出的肺腑之言。

图片二.jpg

救亡图存  矢志报国

左晋生,1924年6月出生在黑龙江庆安县大罗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人民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由马占山建立的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在庆安(当时的庆城)、绥棱、铁骊等地多次与日军激战,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为了能够一举消灭马占山的主力部队,日军挨个村进行清剿行动,抓壮丁修筑工事、搜刮粮食作补给。当时,日寇来到左晋生居住的村子,为了让村民们就范,饿狼一样的日本兵端着刺刀,接连刺杀了好几个无辜的乡亲。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左晋生坚定了一个心愿,有机会一定要给乡亲们报仇,把日寇赶出家园。1939年,他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抗日支前分队,任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四大队联络员和民兵队队长,利用对当地环境熟悉的优势,为抗日联军各个支队运送粮食、护送伤员。

图片三.jpg

舍小为大  以身赴险

1940年5月3日夜,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在庆城县南八里川伏击日本移民团,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十二支队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共歼灭敌警卫兵20余人,缴获战马39匹,但支队也付出了11人牺牲、30多人受伤的代价。为了赶在日军主力增援前将受伤战士转移,左晋生撇下正发高烧的孩子,组织起担架队,冒着生命危险,走在队伍的前列。

山里的夜晚,林密沟深,左晋生和队友们抬着伤员在弯弯曲曲坑洼不平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上山时路很滑,为了让伤员免受颠簸,他们索性跪着走,裤子磨破了,膝盖流出了血……转移到安全地点后,他又主动留下来洗绷带、看护伤员。午夜时分,村子里来人对他说,他家孩子烧得厉害,可他不忍心撂下伤员自己回家,毅然决然地留下来继续照顾伤员。几天后伤员全部安顿转移之后,他才匆匆赶回家里,可是,他还是回来晚了,孩子由于持续高烧没有得到医治,最终导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图片五.jpg


有勇有谋  无私奉献

1942年8月3日,抗联第十二支队在青峰岭被山林讨伐队国长有部所包围。在突围战中,抗联战士们表现神勇,悍不畏死。这场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虽然大部队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战况也相当惨烈。抗联第三路军总参谋长兼第十二支队政委许亨植和警卫员在战斗中为了掩护主力突围壮烈牺牲。当时部队情况十分危急,不仅轻重伤兵超过了半数,而且粮食和药品也消耗殆尽,每天战士们只能靠啃树根挖野菜充饥,部队的士气也降到了最低点。

得知此情况后,身为抗联联络员的左晋生,毫不犹豫地将自家仅剩下的两袋米、四袋面拿了出来,又四处凑了二十双胶鞋,准备送到部队去。他深知任务急迫重要,当即赶着十几只羊就出发了,可没想到的是,他刚刚出村没走多远,就在山沟碰到了伪军,面对伪军的搜查盘问他淡定自若,说是给前村据点送羊的,历尽坎坷他终于将粮食物资送到了部队的手上。当部队首长问起这些粮食是怎样通过敌人的封锁送进来时,左晋生才揭开了谜底。原来,他事先已经料到可能会遇到伪军检查,所以出发前就将粮食裹上白布单绑在羊群的身上,这才成功地瞒过伪军。

图片一.jpg

永葆本色  建功立业

1950年,左晋生被组织调到庆安县东风公社民主大队任党支部书记。在此后20多年里,他始终保持着革命本色。

1951年,庆安县政府在县城南郊修建了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园。陵园里除了安葬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庆安籍烈士外,还合葬了340多名为了抗战胜利而付出生命的支前先辈。左晋生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到这里来看一看,擦一擦墓碑,打扫一下卫生,修剪一下树枝和杂草。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定期到这里来义务帮忙。当有人问起原由的时候,他这样和别人说,“在这墓碑上刻着的每一个名字,我都曾经与他们一起并肩战斗过。虽然我不是军人,但我们是战友。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我要永远记住他们,用他们时刻提醒我、鞭策我,保持好一名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永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贡献。”

(孔祥龙  李成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