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从“空壳村”到“百万村”,第一书记助力家乡华丽转身

发布日期:2022-03-23  点击量:

家乡哺育了他,他就要把满腔热血洒到家乡的土地上,用真心带领群众真脱贫,这是施秉县甘溪乡高碑村党支部书记孙兴红的真实写照。孙兴红,1999年参军,2005年退伍后回到家乡创业,2016年被施秉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7年被施秉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施秉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dc4a3e85c6f9239b832c04.png

  “我是从高碑村走出来的,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我也想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尽我所能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脱贫。”这是孙兴红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所在的高碑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6户955人,贫困发生率38.33%。如何让村民们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孙兴红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初面临的首要难题,在重重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积极组织村“两委”研讨对策,按照“强化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高碑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方向。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孙兴红率先带头,从老百姓最亟需解决的老旧房改造做起。2018年,施秉县启动脱贫攻坚“10个1”工程,他及时与指挥所制定“一户一策”措施,整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力量,对全村617户住房进行了全面排查,其中322户列入老旧房改造工程。他及时向上争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4.55万元,透风漏雨补助资金62.02万元,抢抓工期,按时完成老旧房改造。同时,联动各方资源,加强“组组通”道路建设、入户路硬化和饮水工程实施。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村里一天一个样,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后,孙兴红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人居环境整治上,组建“三改”(改厨、改厕、改圈)队伍,把党员群众、致富能人、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出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齐抓共管推进“三改”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通过一年多的整治,完成了20户“三改”工程,拆除破旧房42户,硬化房前屋后的排水沟1万平方米,村寨绿化500平方米。醉美高碑湖、观景台、木质栈道、木质别墅、景观绿化、康体养生……高碑村成为了宜居宜游的好去处。

  高碑村处于舞阳河景区中心码头,依山傍水,少数民族风情浓厚。如何把美景变产业、村寨变景区,孙兴红一直思虑着,他瞄准了乡村旅游产业市场,找准产业兴村的契机,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向政府申请旅游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自筹40万元,开办大型农家乐1家,帮助村民发展小型农家乐和乡村民宿12家,带动30户困难家庭就业增收。

dc4a3e85c6f9239b834407.png

  依托望城村精品水果产业,利用中投公司帮扶资金195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先后成立了村集体公司、村集体农家乐和葡萄酒加工厂、村合作社。村集体公司通过销售高碑腊肉、茶叶、紫米、小米等当地土特产,累计收入200余万元,受益困难家庭达300余户;葡萄酒加工厂年生产规模30吨,葡萄酒直接上线京东商城销售,年收入20余万元。此外,种植鸡血李、沙田柚、枇杷等水果300亩,养殖本地黄牛38头,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019年底,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5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空壳村”到“百万村”的转变,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893元跃升到10800元,户均分红1500元以上,带领群众实现脱贫增收。

  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里的公共设施却还未跟上,曾经的高碑村大多是烂泥路,一到下雨天出行就成了难题。为此,孙兴红带领班子成员深入整治村居环境,让村民在乡村住得舒服安心。他主持修建2条“组组通 ”道路建设项目,将以前崎岖不平的山路变成了宽阔的生产便道,有效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

  在孙兴红的带领下,经过几年奋战脱贫攻坚,2018年高碑村成功从贫困村中出列,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孙兴红踏实肯干的态度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他始终坚持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一名退役军人的忠诚担当。他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高碑这片热土上,与高碑村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前行,用一腔热血和真情回报群众,书写无悔人生!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