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一位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老兵故事

发布日期:2022-03-23  点击量:

  309c236f8da4239ed37560.jpg

  姜新生,1978年入伍,曾在沈阳炮兵学院当兵,任气象员、绘图员,1984年荣获总参谋部授予的“两用人才标兵”称号。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荣立2次“三等功”。1985年10月调入解放军报社工作。曾任长征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经理,长征出版社发行部主任,全媒体部主任等职。历任《中国画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现任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名誉馆长等。

  人们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退伍既是一个兵的军营生活结束,也是人生旅途中新的起点。我的战友姜新生曾是一个当过兵、受过摸爬滚打的艰苦锻炼的人。今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老兵的故事,一起看看他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人生。

309c236f8da4239ed3ee61.jpg

  1984年9月,《辽宁青年》第17期,专题介绍姜新生的成才事迹

  姜新生1978年入伍,在沈阳炮兵学院服役。他勤奋好学,接受事物快,被单位选送到地方学习书画装裱艺术。1984年被总参谋部授予“两用人才标兵”称号。事迹拍成电视片,在辽宁、沈阳、中央电视台播放,经《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辽宁青年》等报刊宣传,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还应邀进中南海给中央警卫团等单位作过“两用人才先进事迹报告”。

  姜新生出生在中原大地一个农民的家庭,祖籍河南扶沟县。入伍前当过教师。我们是战友、同事、好朋友。他今年64岁,看上去像40多岁的人。他为人诚恳,待人热情,有爱心。做事认真,有章法,敢创新,是永不停步、永向前的年轻人。我敬佩他,愿意与他交谈,向他学习。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筹建长征出版社时调进解放军报出版部。我们一起奋斗,和出版社一起成长,一起发展,一起经受市场考验,一起共渡难关。出版一大批受广大基层官兵欢迎的图书,为部队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姜新生睿智、果敢、执着,做事干练,敢想敢干。我喜欢这个总有新点子,不停追求的年轻人。他1米76的个头,宽阔锃亮的脑门,发际靠上。他始终穿着时尚得体的服装,整齐干净,给人以精明强干的感觉。在解放军报社职员干部队伍里,他是佼佼者。他当过机关干部食堂主任,做过军人服务社经理、创办“龙渊书画苑”、承包经营过书店、当过发行部主任、全媒体部主任。他懂古籍书画鉴定、懂法律,做过那么多的行当,都能在法律范围内行事。他总有新点子,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新生负责图书发行工作,注重跑市场,注重调查研究,看市场上好销的书,就建议社里抓住时机,多印刷,抢占先机扩大销售,增加收益。他经营承包书店有章法、思路宽,不是光靠卖本版图书挣钱,大量的是靠外版热销书,瞅准了好销的书就及时进货,有的书没上书店货架就叫买家提走了。他承包书店经营几年,都能超定额上交利润。

  他有经营理念,善于捕捉市场先机,他把北京市金台路批发市场“长征出版社图书经营部”当作搜集出版信息的窗口。他看到市场上图文并茂的书好销,他就回来告诉我想策划两套《漫画四大名著》《漫画孙子兵法》,我听到他的报告觉得点子不错,就及时召开社委会敲定。他说,约稿的稿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他先联系些书商把销售渠道敲定,有保本的销售量,他还与作者协商稿费先开一半。探索出版者与作者风险共担经营思路。这两部书就这样敲定,书出版后的销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新生做事有板有眼,他策划一个选题,把前后左右的事都想到了,把困难风险都预料到了,这就领导好下决心。他思路敏捷,经营理念超前,把握市场行情,把握政策,在实践中尽可能地把政策吃透用足。为了扩大宣传,增加销售,他还多次请北京电视台对长征出版社新书策划、编辑、出版做成电视片宣传推广。

  有一年,全军兴起了练书法热,军报受上级委托筹办书法(含硬笔)大赛,他看到商机,就把著名装裱大师中央美院的崔玉润先生请来,与京城著名书画家联手开办了“龙渊书画苑”,经营得有声有色,既服务于部队建设,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姜新生人脉广,喜欢交朋友。文学界、书画界、出版界、古籍界、版权界等诸多领域都有他的朋友。

309c236f8da4239ed40162.jpg

  启功题“芝兰玉树”

  一代大师、著名书画家启功、冯其庸老人给他题写“芝兰玉树”“墨缘草堂”匾额,客厅内悬挂有张仃为他题写的“耕云种月”,冯其庸为他撰联“古松百尺君子清风 老桂一丛旧时月色”八尺长洒金大对联,欧阳中石为他撰书的龙门对:“抱柱当门未及登堂已知堂中逸趣 风儀典雅何须入室可见室主襟怀 ”,足见他们交情之深厚。他和京城著名书画大家吴冠中、刘九庵、陆石、谢云、柯文辉、欧阳中石、李铎等常来常往;京外有新疆的邱零、宁夏的柴建方等,白煦、张旭光、丁谦、范扬、史国良等亦是他多年的好朋友。

  人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他认识中华书局领导,他与朱振华、孙通海等同志商定,将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译成白话文,策划出版了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纲目》,成为长征出版社文史类有影响的五卷鸿篇钜制,他还策划出版了蔡东藩的新校本《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九卷)等一批流传于世的文史类重部头著作。新生朋友多,所以,做起事来都能顺风顺水,如愿以偿。

  对事业执着。他想做的事,都要千方百计地办到。他善于学习、肯钻研,知识面宽,求知欲高。他对书画情有独钟,书画专研道行很深,著有《中国书画装裱沿革考》《中国画评批》及中国古代画的鉴赏专著,他对书画鉴赏、收藏专研很深。报社的书画收藏爱好者都时常请他对藏品掌眼。他们崇拜他,认为他有能力,有水平,是能当大任的人。

  新生尊老孝亲。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是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标志,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先辈传承下来的精神美德。然而,当今社会精神扭曲,金钱开路,儿孙一堆,不养老、不孝敬老人的有之。新生很懂孝道。他很尊敬老人。在待客处世上我能看到他的善心和修养。他对启功、冯其庸这样的声名显赫百岁国学大师,交往甚深,尊敬有加,礼数周到,老人从心里喜欢交这样的忘年小友。新生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孩子,在事业取得成功之时,日子过好了,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父母,他在京郊的小院建好后,几乎每年要接老人来京住上一段时间,让老人静享清福。新生父亲80大寿,他还请了著名油画家给父亲画了像,请著名书法家为父母撰写寿联。父母原来的住二层小楼房被高楼挡住了阳光,他又为父母买套能晒到太阳的独门独院的三层小楼居住,老人心里乐开了花。榜样的力量无穷,新生媳妇、老人的孙子、孙女,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细心有加的照顾,问寒问暖,做老人喜吃的饭菜。一切以老人开心为标准。一家人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姜新生有着浓重的家乡情怀。他念念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不忘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心里总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事。2014年的一天,他给我说,他正在筹建“姜鸿起烈士纪念馆”,我问他姜鸿起何许人也?他说,姜鸿起是1920年6月21日出生在河南周口市扶沟县韭园镇太康营村一个贫苦家庭。1939年从延安抗大毕业,在新四军《拂晓报》担任记者、编辑。1946年受党组织指派回到家乡,担任扶(沟)太(康)西(华)城关区委书记、政治委员,率领队伍在扶太西一带与国民党残余势力斗争。1948年6月5日,在扶沟小河庄的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突围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我问建馆有经费吗?他说,地已批了,经费也筹了几十万元。我说,这是好事。你要把困难想得多些,特别是馆建好后,运营、管理是需要花钱的。

  为建纪念馆,他经常在京城和家乡穿梭式地跑来跑去。打通关系,宣传动员,他的行动感动当地政府、企业成功人士,在扶沟县委、县政府、韭园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开工,在建馆施工中严把质量关,钢筋、水泥用高标准的、施工质量要优质的。经过三年的建设,2017年5月正式开馆,又经过三年的后续完善发展,占地面积15亩,各项基础设施接待条件逐步完善。

  为建馆他先后参观过到访过雷锋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吉鸿昌纪念馆等20余个博物馆、纪念馆。访问采访过姜鸿起生前好友、乡邻、工作过的同事近百人。并作采访记录、撰文。馆内陈列姜新生搜集的百位烈士故交、家乡邻里和战友、同事的访谈;百位将校军官及社会知名人士为姜鸿起烈士的题词、作诗、作画、撰文等。其中就有刘振华、谷善庆、隋永举、张志坚、方祖岐、钱国梁、彭小枫上将,李宣化、王福义、臧文清等数十位中将为姜鸿起烈士的题词。

309c236f8da4239ed41763.jpg

  隋永举上将阅姜新生编著的《呕心拂晓浴血中原》一书,为姜鸿起烈士题词:“丰碑长在 英魂永存”

309c236f8da4239ed43900.jpg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社原总编辑杨子才题词祝贺:学习先烈献身为国,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祝贺姜新生同志编著的佳作出版

309c236f8da4239ed46501.jpg

  解放军报社原总编辑杨子才为姜鸿起烈士作诗《五岳垂泪祭英魂》,著名书法家李旭书

  请百位将军题词、赋诗、撰文是项很大的工程。他在编著《呕心拂晓浴血中原》一书中写道:“求人难,求人办事难,求大人物为小人物题词更是难上加难。”姜新生就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不怕辛苦,一件件抓落实,总算如愿。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原常委谷善庆上将;毛泽东主席原秘书王鹤滨分别题写了纪念馆馆名。

309c236f8da4239ed47602.jpg

  2021年6月25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姜鸿起烈士的故事》一书首发仪式在英雄故里举行,扶沟县委领导主持

  2021年他又亲自谋划、搜集资料、编著了《姜鸿起烈士的故事》一书,扶沟县四大班子和省市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在姜鸿起烈士纪念馆举行的首发仪式。他完成了一件造福乡里,造福后代,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好事。

309c236f8da4239ed4c205.png

  新四军《拂晓报》原总编辑胡奇坤少将和夫人胡美玲与姜新生合影留念,胡老为姜鸿起烈士题书“宁死不投降”

  2014年,新生听说我认识新四军《拂晓报》原总编辑胡奇坤同志,他请我联系,请老首长回忆一下在《拂晓报》工作过的姜鸿起烈士。此时,胡奇坤首长在301住院,一天下午3时许,我们来到了他的病房,我们还给他带来了笔、墨、纸,拟定了两个题字内容。他提笔写了“宁死不投降”五个大字,他很自信地说:“李一氓写的字就是这样的”。我理解老人在想,姜鸿起烈士精神是什么?就是不怕死,为人民的解放,为老百姓不再受苦受难甘愿牺牲自己生命。胡奇坤首长不久就去世了。这就是抢救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现在姜鸿起烈士纪念馆运转正常,参观人员络绎不绝,累计接待参观者10多万人。为弘扬姜鸿起烈士事迹,新生还联系《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省报、地区报、电视台,中国军网、国防部网站等数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309c236f8da4239ed4d106.jpg

  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姜鸿起烈士雕塑前

  2017年建成开馆以来,姜鸿起烈士纪念馆被全国关工委命名为“全国少先队重点课题”(全国40个之一)、河南省教委授予“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周口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扶沟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民兵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扶沟县青少年教育基地”、“红色教育研究基地”等荣誉。

  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已成为河南周口地区的一张名片。这是弘扬正气,造福后代的希望工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基地。是当地党政军群机关,少年儿童学生进行党日活动,队日主题活动的最好去处。

  每个人一生的经历,都有他的亮点,都是一部教科书,只要你认真挖掘,都有你可读的东西。我认识的姜新生,文化底子并不深厚,这些年他靠自学取得了研究生学历。靠当兵时养成的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敢打敢拼的顽強意志和精神,在《解放军报》这个全军最高的新闻殿堂里,不停地追求,不停地奋斗,成长为能写文章、著书立说,懂法律,懂古籍字画,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一个听党的话,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优秀共产党员。

  作者简介

309c236f8da4239ed52808.png

  李巨泰,陕西华阴市人,1942年10月生。1959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解放军报社出版部主任,长征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副总编辑,副编审。大专学历,专业技术五级,大校军衔。著有《往事回哞》、《书画情缘》等书。2003年退休,书法、绘画、篆刻成绩颇丰。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是军旅书画、篆刻家。曾为总政老干部学院创作研究员、分院副院长。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艺研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军休书画协会理事。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