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作品展示
一等奖文章作品
那顶浸血的钢盔
刘计平
每次回到故乡,总会把车停在村头。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向那个山岗遥望。那里,有十一座坟茔,那里,埋葬着十五六岁的司号员“小解放”。
村委会办公室里,村书记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轻轻捧出一个红布包裹,剥开一层层的红布,是一个锈迹斑斑的圆形铁壳子。只轻轻一碰,壳子边上的铁皮就剥落下来。村里人说,这是一顶钢盔,“小解放”就是戴着这顶钢盔走的,在地下埋了将近70年……
在村中老人口口相传的回忆里,这个被誉为“晋东小延安”的红色村庄,曾经发生过一段令人动容的往事。那年,有一支解放军部队在村中驻扎休整,准备攻打敌军炮楼。队伍里有个十五六岁的“娃娃兵”,是个司号员,整天背着军号,戴着一顶从敌军缴获的钢盔跑来跑去,训练间隙,经常和村中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玩耍,村里人都叫他“小解放”。
穿越历史的风烟,我恍然走进74年前那个初夏的早晨:部队吃过老乡做的一锅疙瘩汤,满脸稚气的“小解放”吹响集合号,跟着部队出发了,临走时还不忘跟村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调皮地告别,相约打完仗回来继续上树掏鸟窝、下河捉泥鳅……
然而,当远方的枪炮声渐渐停息,风中飘来的硝烟渐渐淡去,当阴沉的暮色渐渐吞没了那个血色黄昏,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部队出征的“骆驼场”上的乡亲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在默默肃立的解放军队伍前,是一排被民兵支前队抬回来的担架。在这场战斗中,11名解放军战士献出了生命,其中就有司号员“小解放”。
略显肥大的军装下,“小解放”的身体是那么单薄,他还是个孩子啊。当淳朴善良的村民给“小解放”整理遗容时,他头上的那顶钢盔却怎么也摘不下来,年轻的血肉,已经与钢盔牢牢地凝固在一起……
带队的营长轻轻抚摸着“小解放”血肉模糊的面庞说:这顶钢盔是他的最爱,就让他戴着走吧!在场的解放军战士和乡亲们无不潸然泪下、为之动容。
就这样,这顶浸血的钢盔,伴随着“小解放”,连同他的战友,一起被安葬在村西头的山岗上。
从记事起,每年的清明节,村小学、中学都组织大家到烈士墓祭扫,“小解放”的英雄事迹也激励着一代代学生成长。
后来,我在阳泉党史中了解到,“小解放”随部队参加的那场战斗发生在1947年4月22日,晋察冀部队二纵队五旅十五团二营、三营浴血一整夜,于次日上午攻下敌军炮楼,扫清了阳泉外围之敌。
2014年,家乡重新修建烈士陵园,将11名无名烈士集中迁葬。当乡亲们打开“小解放”的坟茔,赫然映入眼帘的,竟然就是那顶钢盔!
70年,时光漫漫、岁月荏苒,家乡的这抔黄土,已经与“小解放”的身躯紧紧拥抱,融为一体,而那顶锈迹斑斑的钢盔,依然与“小解放”紧紧相依,默默守护,不离不弃……
这一次,乡亲们没有再让这顶钢盔陪伴“小解放”,而是要让这件珍贵的红色文物重见天日,陈列在即将建成的红色展馆,成为党史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我告别军旅迎来的第一个夏日,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朝圣般登上那座山岗。烈士陵园周围松柏青翠、柳枝依依,无名烈士墓碑前,淡黄色的金鸡菊静静绽放。我把从那顶浸血的钢盔上散落的一小块褐色铁片敬献到“小解放”墓前,让彼此继续生死相伴。
“小解放”,你不会知道,你参加的那场战斗,是解放阳泉之战,就在你牺牲的10天后,阳泉解放并建市,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小解放”,你不会知道,你的英雄事迹一直激励乡亲们发扬光荣传统建设美丽家乡,你长眠的这片热土,已经是阳泉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晋东小延安”!
“小解放”,你在那个夏日出征,少年青春,却永远定格在那个夏日,你的生命如夏花般灿烂!我不知道你的姓名,不知道你家在何方,但这片土地会永远记住你甜甜的笑容、回荡你激昂的号声、颂扬你清澈的爱……
一等奖摄影作品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胡师文
江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在赣州举行时,开幕式上老红军王承登将运动会火炬传递给少先队员,以示将老一辈革命家的薪火传给少先队员继承发扬。
一等奖绘画作品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黄卫民
1927年4月4日,为迎接北伐军入豫作战,杨靖宇、张家铎等率领确山县4万多名群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确山农民暴动。1927年4月24日,确山县各界代表民主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推选杨靖宇任县长。确山县因此被誉为“全国红色第一县”。
一等奖视频作品
《红色誓言 俞秀松》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