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跳出农门”,我又回归农业

发布日期:2021-12-11  点击量:

  “通过参加军创大赛,不仅打出了品牌知名度,也结识了一批同样当过兵、目前正在创业的小伙伴,在很多原先没有想到的领域开展合作。”

  2021年9月30日,宁波市第二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举行。

  作为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项目企业浙江奈兰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陈四海希望能有更多退役军人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激流勇进。

对“三农”满怀深情

  陈四海出生在浙江奉化一个普通的农家,1998年入伍成为一名空军后勤兵,退役后在宁波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过14年,进入集团核心管理层。2013年他辞职创业,主要从事能源管理、空气环境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企业年销售额破1.5亿元。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陈四海早已成功“跳出农门”。令人没想到的是,2018年,他转换“赛道”,组建团队,拿出大量时间精力,研发基于农业烘干的热泵烘干系统。

  是什么让他对农业、农村、农民仍抱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仅仅是因为从“农产品来不及采收、销售,烂在田间地头”中看到商机吗?

  转换“赛道”,或许和陈四海的服役经历有关——

  每天晚饭后,他和战友们都会拿着小马扎,聚在一起看《新闻联播》,雷打不动。刚开始,这对于尚未满20岁的小年轻来说,不算愉快的体验。

  与此同时,在部队任文书时,他还养成了练字的习惯。没有字帖,就每天抄写《人民日报》上的评论员文章。

  时间久了,他竟然从中咂摸出些门道来,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有了及时了解,思想认识明显提高。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大局观”,2018年,陈四海敏锐地结合国家导向,结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行动,开发了基于农业烘干的热泵烘干系统,正式进军农业领域。

  从烘干到冻干,从农业前端深加工到发展智慧农业……陈四海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从没想过“放弃”

  投身农业,不是陈四海在创新创业路上第一次转换“赛道”。

  2013年下半年,他离开工作14年的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跟团队成员一起,成立一家销售代理公司,从事某欧洲品牌新风系统及吸尘系统的国内市场营销和服务。

  2014年,公司注册成立奈兰品牌,开发基于新风系统的除湿、杀毒、净化系列产品,进一步打开了国内市场。

  2016年,陈四海带领团队投入研发力量,开发基于环境友好、环保节能的变频热泵技术,给出了高端用户“冷暖风水”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在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国内经销商超过450家。

  创业的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没业务,第二年没业务,一直到第三年才有了起色。”

  放弃?陈四海从来没想过。短短两年军旅生涯,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不服输”“不放弃”。他还记得新兵连那会儿,刚开始进行高强度训练,导致尿血,“去医务室配了点药,第二天照常出操。”

  这种“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早已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除了是公司创始人,陈四海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奉化西坞街道雷山村党支部书记。

  “西坞街道雷山村是撤并村,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然而,‘合村’却没能‘合心’,村支部一度软弱涣散,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十分薄弱,债务沉重。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对村子的情况知根知底的父亲坚决反对我回来。”陈四海说。“其实当时我的内心也是很抗拒的,但看看周边其他村,个个都是明星村,村民们住起了大别墅,再看看我们村,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又上来了。”

新模式带来新突破

  陈四海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平衡好企业发展和村子建设的关系,得益于团队的建设,“依靠团队的合力,这也是部队给我上的宝贵一课。”

  当年,陈四海刚到新兵连就赶上空军成立50周年,他被抽调到当时原南京军区排练节目,准备参加庆祝空军成立50周年大会。

  “刚到部队那会儿,纪律意识、合作意识没那么强,经历过这次排练,才发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才能成功。”

  这件事给陈四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而影响到他之后的工作。

  “我之所以敢在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回到村里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已经建立起了一支靠得住的团队。”

  经营企业和管理村庄,区别很大。举个简单的例子,村民与企业员工不同,员工们有绩效考核,有升迁加薪,村民却少了这方面的约束。如何引导村民,是陈四海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旧的办法不再适用,经过探索,陈四海总结出,培养团队意识是凝聚村民力量的正确方法。村民有了共同目标,就会一起努力。因此,村里制定了5年计划,目标在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破百万元,把雷山村建成“美丽乡村”。

  2019年年底,雷山村与溪口斑竹园成功签约,共建漂流基地。这项工程需要征迁部分村民土地,陈四海带着班子成员,不分昼夜与村民掏心谈话,并开展现场测量,让大家互相监督,一把尺子量到底。该基地运营后,每年不仅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至6万元,还能带动村民就业。

  今年,完成换届选举后,陈四海还推行了一个“青年人才接班人计划”,将那些留在村里的,有志于为村庄的建设发展做点实事的青年人召集起来,共同为村庄的未来出谋划策。

  新思想、新模式让雷山村的发展有了新突破。“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不仅要做到底,还要做得好。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我一定不辱使命。”陈四海坚定地说。


  (文/任宁 石承承 殷忠好)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