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老兵回忆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工作:困难和挑战超乎想象!

发布日期:2021-10-27  点击量: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特别策划

在保障中战斗,在战斗中保障

——回忆父亲洪学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开拓现代后勤工作

■洪 虎

我的父亲洪学智于1950年10月奉命奔赴朝鲜前线,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大后勤官兵边保障边战斗,付出了极大牺牲,完成了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有力保障了战争的最终胜利,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对祖国的忠诚。

善于适应形势任务变化,着眼新的作战样式,探索建立集中统一后勤指挥体系,形成了合成军队后勤组织结构。相较国内作战,抗美援朝战争远离后方,补给方式由分散就地筹措、就近保障,发展为依靠国家、统一供应。面对陌生的战场、陌生的敌人、陌生的作战样式,父亲深入分析战局,及时向彭德怀司令员、军委提出后勤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集中统一指挥的建议。军委批准并决定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以下简称志后),任命我父亲兼任司令员,同时调配诸兵种协同后勤作战。志后除负责统一管理朝鲜境内我军一切后勤组织与设施,还统一指挥配属后勤系统的各部队。根据作战后勤保障需要,在兵站、分部以及财务、军需、卫勤、军械等专业做了充实完善,制定了工作机制和标准,形成了统一指挥、上下衔接、前后贯通,能打、能防、能运、能供的全能保障体系,实现了由单一兵种后勤向诸兵种合成后勤的转变,提高了志愿军后勤保障能力。

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针对战争初期后勤保障的被动局面,提出实行划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把战役后方的稳定性与战术后方的机动性紧密结合起来。战争初期,志愿军后勤分部按照作战方向部署兵站,对部队实施跟进保障,分部与兵团后勤之间缺乏明确分工,一定程度上造成保障工作的被动。通过调查研究和实战摸索,志后及时对后勤供应保障体制作出调整,把祖国口岸到一线各军之间划为战役后方,划分若干供应区,取消兵团后勤,设立分部直接对各军实施供应;再把军后勤至前沿阵地划为战术后方,由军以下部队按建制供应。这种体制符合与作战指挥体制相一致的原则,理顺了供应关系,提高了保障效率。与此同时,根据战场需要实行后勤保障战斗化,履行“指挥战斗、组织供应”的双重职能,确保志愿军后勤“在保障中进行战斗,在战斗中实施保障”,扭转了不利局面。与战争初期相比,车辆损失率由42.8%下降到1.8%,物资损失率由13.4%下降到10.8%,运输效率提高76%。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坚持“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奇迹般地建立起“打不烂、炸不断、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困难和挑战超乎想象,出国部队粮食被装供应、弹药武器补充、伤病员救护治疗等都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每天几千架次敌机狂轰滥炸的情况下,即使后方物资再充足,运不上去也没用,伤病员不能及时运下来,许多战士会失去宝贵生命,运输就成了主要矛盾。志后抓住运输这个关键,采取构建运输网络、组织接力运输、开展对空作战、随炸随修随通等针对性措施,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窒息战”,取得了最大保障成效。1951年1月到1952年2月的一年多时间里,敌机轰炸量增加了7倍,我军物资运输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两倍以上,前线官兵称赞志愿军运输线是“钢铁运输线”“生命线”。

善于走群众路线,汲取群众智慧,集聚群众力量,创造性解决后勤工作难题。志后经常开“诸葛亮会”,问计于官兵,总结部队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有效经验做法并加以推广,克服了许多困难。比如,战争初期,志愿军长期吃不到蔬菜,加之基本昼伏夜出,很少见阳光,导致一些官兵缺乏维生素,得了夜盲症。有官兵得到朝鲜老百姓治疗夜盲症的土法子:一个是煮马尾松针汤喝,一个是吃小蛤蟆骨朵(蝌蚪),我父亲发现有效后立即推广,加上供应的食品不断丰富,很快消除了部队夜盲症。又如,在火车运输上,采用“游击车站”和“羊拉屎式装卸”等方式在站外“分散甩车、多点装卸”;对因紧急抢修经不起火车头重压的铁路桥,采取“顶牛过江”的办法,在火车过江时将车头调至列车尾部,用车头顶着较轻的车厢过桥,桥对面再用另一个车头拉走。再如,在公路运输上,将成连成排运输改为分散运输跑单车,实行分段包运制,沿线挖掘隐蔽掩体,减少人员、车辆损失,提高运输效率。

通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于后勤现代化建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很多高级干部也深刻认识到,在现代战争中,后勤保障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物资供应的多少和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战役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成为指挥员定下决心和实施部署的主要依据之一。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实践和经验充分说明:

后勤力本身就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战斗力之外的保障因素。抗美援朝战争是出国作战,远离后方,以前我军所熟悉的主要是“他供”的方式已由“自供”所取代。部队前线作战,后勤力已成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不是可有可无、可以忽略的战斗力之外的保障因素。

后勤力是战斗力持续生成的保证。一线部队的战斗力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一个持续生成的过程。如果后勤保障不及时,战斗力自然就会下降。这时候,后勤保障显得尤为重要,部队机动开进、粮弹物资补给、伤病员转运救治等后勤力,是部队战斗力持续生成的重要支撑。

后勤运输线是战斗力的“生命线”。抗美援朝战争打到中后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拼后勤。由于我军后勤补给方式落后,加之美军强大的空中封锁,交通线受阻,致使战斗物资主要靠士兵随身携带,往往只能支撑一周的作战行动。血的事实证明,物资再多,运不到前线,送不到一线官兵手上,都是没用的。战争中,后勤运输线是真正的“生命线”“胜利线”“救命线”。

后勤工作也要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才能实现战斗化保障。在战斗中保障,在保障中战斗,是志愿军后勤保障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志愿军后勤部队自身有较强的作战和防护能力,才能突破美军的层层封锁,将弹药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保证了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以上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是十分珍贵的,对加速推进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具有开拓性和奠基性的重要作用。

(作者:洪虎 吉林省原省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之子)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