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张兴会:一针一线缝思念

发布日期:2021-10-11  点击量:

针线上下穿梭,棉线一点一点缝出美丽的图案。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西街社区有个“古妈”很出名,手巧是她的活招牌,市面上至少要卖20元一双的花鞋垫和80元一双的棉鞋,她做了几百上千双却从不卖钱。过去16年,“古妈”将对儿子的无尽思念,一针一线缝进鞋垫和棉鞋里,寄去西藏送给守卫边防的“兵儿子”们。哪怕两鬓斑白,视线模糊,她也没有间断。

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张兴会:一针一线缝思念


“古妈”原名张兴会,与丈夫古跃海经营着一家火锅店,一双儿女,懂事可爱。儿子古怒从小崇拜军人,长大参军的梦想在他心里早早地生根发芽。

2001年,古怒参军来到驻西藏某边防某团,成为了一名守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含泪送别儿子,张兴会却不知道,这一别,竟是永远。

2005年7月16日,年仅19岁的古怒在边境武装巡逻时突遇塌方,为营救战友次仁珠杰自己被山石击中,壮烈牺牲。

噩耗传来,张兴会顿觉天昏地暗,撕心裂肺般痛苦。古跃海坐在屋角,沉默不语,烟一根接着一根……

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张兴会:一针一线缝思念

烈士古怒生前照片

飞贡嘎机场,转车至山南,再到边防团……几经波折,张兴会终于来到了雪山深处,古怒的遗体已经安葬于部队营区旁的山坡上。

摸着冰冷的墓碑,张兴会失声痛哭,直至昏厥。

“烈士的母亲,就是我们的娘。”古怒牺牲后,战友们主动担负起做儿子的义务。

一茬又一茬官兵牵挂着张兴会,而她也想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些爱。于是,她就在家做起了鞋垫和棉鞋,送给远方的“兵儿子”们。

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张兴会:一针一线缝思念

“古妈”在缝制鞋垫

熬浆糊、制布料、画样、剪裁……缝制一双鞋垫,往往需要花费她三四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一双棉鞋从鞋底、鞋帮再到鞋面,则需要近10天。

为了给藏区的“兵儿子”们制作鞋垫、棉鞋,张兴会在窗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熬红了眼,累弯了腰,但她却从不觉得累:“我想古怒,一闲下来就想。‘兵儿子’们给我了很多安慰,我老了,只能做这些事……”

最大的敌人是岁月。16年过去,满头银发的张兴会提起最爱的“幺儿”,仍是泪流满面。浅浅的日子里,她只能将思念和牵挂,融进这一针一线里。

张兴会曾5次进藏扫墓,从大足到古怒的部队驻地,至少要转乘4次车,翻越两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通过130多公里的简易边防公路。尽管过程颠簸艰苦,但她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地装满亲手缝制的鞋垫、棉鞋以及各种土特产。

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张兴会:一针一线缝思念

“古妈妈”的手工鞋垫和布鞋

“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进藏愈发吃不消,我就把鞋垫和棉鞋打包寄过去。”67岁的张兴会由于长期从事针线活儿,视力下降得厉害。

家人劝她,做这么多年,够了。张兴会却依然执着:“哪天,我真的看不见,动不了了,就不做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千双鞋垫、数百双棉鞋,兵妈妈张兴会,将思子之情、爱子之心,融入针线,跨越千山万水,温暖了更多的“兵儿子”。浓浓的母爱得以释放和安慰,跨越山水的母子情得到最好的诠释和传递。

作者:吴春林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