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赫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隆重纪念这段特殊的历史,2020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公布的抗战纪念设施中,首次收入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处设施并第二次收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处设施。连同2015年国务院在《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首次公布的香港特区的一处设施,截至目前,港澳特区共有三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供人们参观拜谒,铭记历史。让我们走进这些抗战纪念设施,共同回顾港澳同胞共赴国难、英勇抗战的感人事迹。
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

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位于香港特区新界沙头角乡乌蛟腾村。这里群山环抱,古道纵横,河溪交错,是通往新界东北区的要冲,曾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沙头角中队的根据地之一。1941年12月8日,日本全面进攻香港,港九新界沦为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区。日军对乌蛟腾村及其周围村庄发动了大小“扫荡”10余次,在村民的掩护下,游击队队员均成功逃脱。1942年9月25日拂晓,日军出动百余精兵,包围了乌蛟腾村,强迫群众交出自卫武器和供出游击队员。村长李世藩、李培源挺身而出,不怕灌水,不怕火烧,不怕军马践踏,坚贞不屈,壮烈牺牲。日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民族仇恨,抗战时期乌蛟腾的村民,特别是青年男女,纷纷参加港九人民抗日游击队,英勇杀敌,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为了纪念抗日英烈,村民在南洋华侨李源勋先生的倡议下,募集资金筹建纪念碑。1951年10月,纪念碑落成。碑高丈余,碑底素白,碑顶刻一红星,星下有“烈士纪念碑”五个大字。碑座的碑石上刻有李世藩、李宪新、李天生、李志宏、李官盛、李伟文、王志英7名烈士的英名。
1984年底,乌蛟腾村海外联谊会成立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修葺筹备委员会,在海外侨胞中发起筹款。其间,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访问乌蛟腾村,亲笔题写“抗日英烈纪念碑”七个大字。1985年10月,纪念碑隆重揭幕。曾生的题字刻在纪念碑的正面。李培源老村长的遗墨“纪昔贤满腔热血,念先烈弥世功劳”作为纪念碑园入口牌坊的对联。抗日英烈纪念碑的碑文,刻在纪念碑侧的石碑上,其中写着:“英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同港九新界的山山水水一样,万古长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010年,香港特区北区区议会拨款在乌蛟腾村口近新娘潭路重建乌蛟腾烈士纪念园并于当年9月23日落成。纪念碑仍沿用曾生题字,其下方增加“浩然正气”四个大字。2015年,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被评为国家级抗日纪念设施。
西贡抗日英烈纪念碑

西贡抗日英烈纪念碑位于香港特区西贡区斩竹湾。这里地势险要,容易藏身,又是水陆要塞,陆路易出九龙,水路易出港岛东,方便随时执行营救和突击任务。因此,港九大队几乎长期驻扎在西贡。港九大队下分西贡、沙头角及大埔、元朗、短枪、市区等五分队,在之后的游击战斗中,偷袭启德机场、炸毁九龙日军铁路、火烧日军军火库、营救文化精英、支援盟军作战等,立下了不朽功勋。
1983年至1984年,游击队老战士和西贡民众发起筹建抗日英烈纪念碑,各界反应热烈。1984年9月中旬,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到访西贡期间,为纪念碑题写碑名。1989年1月23日,矗立在西贡斩竹湾的抗日英烈纪念碑园落成,见证了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历史,承载着港人对先烈们的永远崇敬。
纪念碑高达20米,正面镌刻着“抗日英烈纪念碑”七个大字。碑体以步枪为形状,象征着武装抗日力量,气势雄伟壮观。2004年5月,纪念碑园增立了大型雕塑《赤子报国图》;后又增加了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纪事碑,记录了香港儿女团结抗日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贡献。
冼星海纪念馆

冼星海纪念馆位于澳门特区俾利喇街151—153号。冼星海,祖籍广东,出生于澳门。幼年家贫,父亲早逝,随母亲和外祖父生活,常受母亲唱诵的儿歌、粤曲的熏陶,自幼萌生了对音乐的爱好。在澳门度过童年后随母亲到新加坡,1918年后回国,先后在广州、北京和上海求学,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回国后参与抗战的10年中,以慷慨激昂的创作热情和锋芒毕露的艺术才华,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音乐创作,先后创作了400多部音乐作品,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和爱国情怀。
为铭记冼星海的文化抗战贡献和爱国精神,缅怀其在澳门的童年经历,2019年11月,冼星海纪念馆完成整修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铜像也同时揭幕。纪念馆建筑面积582平方米,户外花园建筑面积332平方米,设有展览厅、探索空间、多功能厅等设施,陈展出冼星海手稿和遗物,包括冼星海的证件、小提琴、日记、书信、钢笔和演出服等。
英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同港九新界的山山水水一样,万古长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