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先仙 殷宏图 颜士海
“卓洪抗、卓洪美、卓洪援、卓洪朝!”在江苏省灌云县小伊镇洪河村有一家四兄弟,四个人名字最后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抗美援朝”。
他们的父亲,是88岁的老兵卓仕焕。老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经历过大小战斗数十次,也光荣地入了党,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小伊镇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聆听卓仕焕讲抗美援朝革命故事(吴晨光 章瑶 摄)
不让我报名,
我就跟着你们走!
1951年5月,不到18岁、血气方刚的卓仕焕报名参军。部队带兵的同志说:“你还小,再等等吧!”第一天没报上名,他没有放弃,第二天又去了,说:“你们今天不让我报名,我就跟着你们走!”带兵的领导被卓仕焕的诚意感动了,就这样,他如愿成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入伍后,卓仕焕所在部队直接奔赴了朝鲜战场,三年间,他参加过数十次战斗。最惊心动魄的是石建洞高地战斗,美军以数倍的兵力和精良武器攻打我军高地,志愿军战士与敌人拼死作战,两天两夜没合眼,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卓仕焕与活着的战友拼红了眼,他们只有一个想法——给战友们报仇,不能让敌人占领阵地。那场战斗,我军伤亡430多人,击毙美军1000余人。
那时,卓仕焕常想,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而又奢侈的事情。
1953年7月21日,卓仕焕跟战友去执行任务,一个小战友生性开朗,途中边走边唱,大家一点也没意识到危险。翻过山头时,一排炮弹打过来,弹片削掉卓仕焕右腿上一块肉,还划破了他的头皮,他一下被震晕了过去。等他站起来一看,副机枪射手和弹药员都牺牲了。他赶紧用急救包包扎,因血流不止,急救包都被血浸透了。
也是因为卓仕焕在几次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指导员问他愿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当即表示愿意。停战间隙,他在阵地上郑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指导员和班长当了他的入党介绍人。
那天,卓仕焕拄着拐杖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看到身上血红的纱布,又看到鲜红的党旗,他感觉无比激动和自豪,一瞬间体会到了“党员”这两个字的含义。这是他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他觉得天边的红霞都无比壮美!
哪有理由不尽心
为国家做贡献?
1955年,卓仕焕退役回家后,一直在村里当干部,勤勤恳恳为村民办事。村里的人都尊重他、喜欢他,称他为战斗英雄。他默默地流着眼泪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的战友。
20世纪80年代,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既影响村民出行,又影响村里生产,卓仕焕就带头捐款,集资修路。修路期间,他每天都在工地上,饭都顾不上回家吃,时刻关注着道路质量。几十年过去了,他主持修建的那几条路,至今仍在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卓仕焕让儿子骑车带着他到村里的卡口值班点慰问,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1000元钱捐出来为疫情防控助力。
“上前线,您当时害怕吗?”“怕,但是,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您觉得参加抗美援朝值得吗?”“打跑了侵略者就值!”这是孙子和卓仕焕老人的对话。
卓仕焕喜欢孩子,看到他们,他就看到了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后来,学校特地聘请他做校外辅导员,在红色故事的熏陶下,孩子们娇生惯养的习气渐渐少了,刻苦学习的精神越来越足了。
镇党委、政府经常看望慰问卓仕焕等老英雄,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卓仕焕感慨地说:“党组织没忘记我,时刻挂念着我,我永远都会听党话、跟党走。现在党和政府对军人和退役军人都非常优待,扶贫项目资金、农村危房改造、村级道路修建都由镇纪委全程监督,每一项工作都落到了实处,我们哪有理由不尽心为国家做贡献呢!”在卓老的影响带动下,他的儿孙纷纷参军报国。
要给钱,
我就不来干了!
近几年,小伊镇开展生态环境问题“百日大整治”攻坚行动。看到村后小河里的垃圾比较多,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卓仕焕向村支书提出义务打捞漂浮物。
村支书看他年事已高,怕发生意外,就没答应。没想到,卓仕焕当年参军入伍那股劲头又上来了。第二天,他就去街上买了网兜、铁丝等,并砍下竹子做成竹竿,制成了“原生态”却实用的工具,开始打捞各种水面垃圾。
两年多来,卓仕焕从未间断。在他的守护下,村里小河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泛着波光的河水,俨然一幅美丽的图画。
“要给钱,我就不来干了!”村里提出要给他开工资,却被他一口拒绝。“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和老兵,我理应为党和人民做点贡献。虽然年纪大了,干不了大事业,但是这点小事我还是干得动的。”在卓仕焕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青年、学生加入到义务环境整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