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由省退役军人厅组织,福建日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中心、《东南网》和《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等省内主流媒体参加的“八闽烈士纪念设施巡礼”采访活动,组织记者驱车1200余公里,随访莆田、泉州、厦门等地各级烈士纪念设施和散葬烈士墓11处,采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工作人员和烈士亲属、各界群众等近百名,深入了解我省烈士纪念设施整改提升专项行动工作进展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发挥工作优势创新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并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报道。
今天,省退役军人厅微信公众号推出《福建支部生活》吴载文记者文章《擦亮不朽的精神丰碑——我省切实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创新服务党史学习教育》。





擦亮不朽的精神丰碑
——我省切实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创新服务党史学习教育
本刊记者吴载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烈士纪念设施,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为党的事业付出的伟大牺牲。每一名英雄烈士、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都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最生动写照,都是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今年以来,我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多措并举,分类保护,分级负责,统一信息化管理,扎实推进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维护、整改提升,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重要阵地作用,为社会大众缅怀纪念英烈、弘扬英烈精神提供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全方位、多样式创新服务。
英雄“回家”
散葬烈士墓集中保护管理
下车、入园、拾级而上,烈士林金森的女儿林莉在苍松翠柏间,来到父亲的墓地前,缓缓蹲下,扶着墓碑轻轻擦拭着……不一会,黑色大理石墓碑光洁照人,林莉和爱人放上鲜花,深鞠躬三次以表深切的哀悼。
“从家里出发到这里,只花了20分钟,现在来看父亲方便多了。”今年5月,林莉父亲的墓从老家枫亭镇海安村迁到了仙游县革命烈士陵园内。林莉告诉记者,“原来父亲的墓地在枫亭镇海安村的一个山头上,路途偏远,驱车1个多小时,还要徒步上山走一段,来回一趟要整整一天。现在迁到烈士陵园,四周的环境更好,更方便我们祭扫。”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散落在山间乡野的烈士“回家”,更好地保护管理散葬烈士墓,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按照“能集中尽量集中”的原则,因地制宜,宣传政策,耐心细致做好烈属思想工作。4月以来,全省有500多个散葬烈士墓已经或正在迁入当地烈士陵园集中管理,既方便烈士亲属祭扫追思,有助于统一保护管理,又成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弘扬英烈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
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有烈士纪念设施15000余处,其中,陵园外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含散葬烈士墓)9000多处。各地按照要求逐一建档造册,分级分类保护管理,推动全省烈士纪念设施提档升级。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把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列为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加大整改提升力度,加快推进氛围营造,努力以崭新面貌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守护忠魂
日常管护更精细,尊崇氛围更浓厚
在位于莆田市区中心的闽中革命烈士陵园,陈志国同往常一样,拿着扫帚仔细清扫烈士陵园里的落叶和枯枝,用毛巾细致擦拭每座烈士墓上的粉尘。这样看似单调却无比神圣的动作,陈志国已经风雨无阻地坚持了近30年。
陈志国是革命烈士、闽中红军游击队创始人之一陈天章的侄孙。他自小受到革命家庭氛围的熏陶和教育,1992年进入陵园管理处工作至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烈士陵园的保护、管理及接待讲解等工作,用心用情守护着这座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清扫落叶、拂去灰尘、擦拭墓碑……伤残退役军人叶子华每天来到厦门薛岭山烈士陵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扛起扫把、带上抹布,把陵园廊道和烈士墓碑清理得干干净净。从2009年开始,叶子华就肩负起管护陵园内344座烈士墓的职责,一干就是12年。
70岁的退役军人陈泽发,41年如一日守护着云霄县陈岱镇烈士陵园70名烈士英魂;长汀县四都镇姜畲坑村家家户户清明节祭祖墓不忘红军的传统70年来从未间断;将乐县汤氏三代人接力传承,为烈士祭扫71载的义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矗立在八闽大地上的一处处烈士纪念设施,有不少像陈志国、叶子华一样的烈士忠魂守护者,他们长年累月默默承担着烈士纪念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清理环境、维修墓碑、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清理杂物……正是有了他们的精心管理和细心呵护,烈士英魂方得安息,也给后人提供了缅怀先烈的庄严场所。
发挥优势
创新服务党史学习教育
“当时战斗十分艰苦,下雨天为了躲避敌军,只能躲进‘猫耳洞’,躲到身上湿漉漉的衣服都自然干了。”近日,一堂特别的思政课在华侨大学举行,曾经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郭建生身着旧军装,为华侨大学青年学子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这堂特别的思政课,是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保护中心开展“星火讲师团”共建活动的第一讲。
2021年,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保护中心依托烈士纪念设施,在泉州全市推广组建“星火讲师团”,走进校园开展活动。战斗英雄、部队战士、学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讲述红色故事。
“厦门烈士陵园今年清明节以来共承办各类主题党日活动1100场次,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青年师生、少先队员、部队官兵和各界群众8.2万余人次,每周接待不少于100个团、超过4000人次……”该烈士陵园服务中心主任张扬说。
今年初,厦门烈士陵园服务中心组织成立了“微党课宣讲轻骑兵”志愿服务队,运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纪念碑、革命烈士浮雕长廊等设施,向前来学习参观的人员宣讲革命英烈事迹,弘扬革命精神,赓续革命薪火。
福州市文林山革命陵园在纪念碑广场陈列“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革命先驱遗书展”;组建“红色故事百人志愿云宣讲团”,讲述发生在福建这块红色土地上的英烈故事,让信仰之光、理想之火、坚定之志融入城市血脉、厚植人民心中。
据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启动烈士纪念设施整改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各地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单位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服务7001场次、约61万人次。今年以来,全省成功为58名烈士找到亲属。各地将“百年英烈”系列纪念活动等作为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组织开展“英烈故事进校园,红色基因代代传”“八闽丰碑”福建英烈事迹展等活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革命理想信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福建支部生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