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8年春天应征入伍到铁道兵部队的,参加过当时的重大国防工程京原铁路、京通铁路的建设。难忘铁道兵战士克服艰难险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经历,那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1988年底,我依依不舍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最初几年,我负责干休所老干部生活保障服务,和同事一起为老干部送粮、送煤、送医、送药到家。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同志,我学会了基本的水电维修技术。
记得1991年除夕夜,我家正围炉吃年夜饭,电话铃声突然响起:2号楼一位老干部家的厨房水管堵了!我二话不说,放下筷子,拿起工具就往2号楼跑,很快帮忙疏通了下水道。忙完回家,一脚才跨进家门,家里的电话铃声又响起了:1号楼一位老干部家里马桶堵了!我又马上赶过去,花了半个多小时疏通了马桶下水道。大年初一早上,两位老领导先后给我打电话,称赞我吃苦肯干,还保留着军人作风和本色。后来,在负责老干局工作的近十年间,我尽心尽力地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2005年底,一位老干部在医院病床上给我们写来了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感谢你们的亲切关怀,同志友情永世不忘!”2006年中共厦门市委老干部局获评“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我作为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表彰大会,当我接过中央领导颁发的奖牌时,真是激动万分。这是党中央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为我们的集体获得这样的荣誉感到骄傲和自豪。
60岁生日那天,我上午领退休证,下午当选为厦门市老年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又继续工作了十年。这十年,我参与募集善款,关爱困难失能老人,创办爱心护理院,致力基层老年活动点建设,组建助老志愿服务队……一心只想发挥余热,老有所为。2012年,厦门市老年基金会被授予“全国敬老模范单位”荣誉称号,我又一次作为单位代表登上了人民大会堂领奖台。
今天的我已步入古稀之年,可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退伍不褪色,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军人的风骨。我在部队时曾立过一次三等功,那本红色的立功证书,我一直珍藏着。证书上那十二个大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永远铭刻在我心中,牢记不忘。